【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進程也在日益加快,但高速發展中尚存在相關制約因素的影響,以及些許難以逃避的現實問題的阻礙。本文通過深入挖掘我國會計電算化面臨的現狀,探究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的長遠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當今現狀 發展趨勢
我國會計電算化歷經萌芽、起步到如今驚人的高速發展階段,近乎80%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實現了初步會計電算化,足見會計信息化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整體發展現狀并不樂觀,與國外成熟會計電算化尚有不小差距,亟須進行深入挖潛真實發展現狀,探究未來發展趨勢。
一、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必然性
所謂會計電算化就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會計工作,即將手工會計轉變為“電腦會計”,以會計軟件和計算機為軟硬媒介,通過人工輸入會計數據、計算機處理和輸出會計數據,實現自動完成相關會計工作的一種人機交互的會計信息系統。
(一)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企業對所有市場行情信息及自身經營信息把握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首先,傳統手工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和管理信息,已不能滿足瞬息萬變的信息需求,其信息滯后性嚴重影響了企業管理決策,涉及采購、生產、定價和銷售等所有環節的管理決策;再者,傳統手工會計容易受人為因素干擾,如人工計算錯誤、人為篡改數據等,提供的會計信息準確性較差,直接影響管理者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由此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會計電算化也應運而生,其不但能提供及時的會計信息,而且能將人為因素的干擾程度降到最低,一定程度上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具準確性和可靠性。
(二)企業長遠發展的客觀需求
首先,傳統手工會計主要側重于會計核算,缺乏管理信息支持,會計信息的輔助管理參與度不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為落后;其次,傳統手工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尤其是成本核算信息不全,報表信息時效性不強,決策支持信息幾乎空白,導致企業經營成本較高,經營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再者,傳統手工會計較為繁瑣,會計人員無暇參與管理決策,時間基本浪費在日常會計處理工作中,如工資數據的計算匯總、賬簿數據的重復抄錄和報表編制等,會計人員壓力較大,加班加點也是“家常便飯”。鑒于以上問題,我國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客觀上必然需要實施會計電算化,不但能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也能解放會計人員的雙手,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三)接軌國際會計的必然選擇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傳統手工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愈來愈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信息需求,傳統手工會計的弊端也日益凸顯。然而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已經到了較高的層次,會計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迅捷度較高,現代企業的競爭力明顯增強,我國企業尚難以企及,加上跨國企業不斷地涌入中國,我國企業的競爭危機愈發逼近,和國際會計接軌的意識也在逐步提高,借鑒國外會計電算化為我所用,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電算化也是必然選擇。
二、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當今現狀
(一)區域發展失衡,電算化層次低
首先,我國會計電算化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受國外會計電算化的影響,大多數企業都實現了會計電算化,而西部城市受地域經濟和地理條件影響,企業會計電算化水平較低,還存在很多手工會計的身影;其次,我國普遍大中型企業幾乎都已實現了會計電算化,而小企業基本還是原始手工操作,制造業與其他行業相比電算化普及率較高;再者,不同區域、城市和企業的會計電算水平參差不齊,雖然會計電算化得到了基本普及,但大多還處于會計核算層次,除了少數大型上市公司外,管理層次幾乎空白,會計電算化層次較低。
(二)軟件接口混亂,數據難以共享
首先,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發展速度較快,僅財政部認可的就達40多種,省級評審通過的也有200多種,且已從專業化發展到了商品化,但軟件公司受經濟利益驅使,片面突出個性化,功能模塊不統一,軟件間的數據接口較為混亂,同一軟件各子系統間和不同軟件間的數據資源無法實現共享,直接造成了軟件數據的孤立,會計電算化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的縱深發展;其次,軟件公司出于商業目的,對軟件開發技術保密,開發平臺和技術各異,編程風格和軟件架構也差別較大,數據接口自然難以統一,數據兼容共享的實現也困難重重。
(三)內部控制缺陷,電算審計困難
首先,內部控制實質上是對人的控制。我國會計電算化雖然克服了部分傳統手工會計內部控制的人為操作因素,但整體內部控制體系尚未建立,內部控制還存在缺陷:如會計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環節的內部控制還存在漏洞,尤其是對會計數據輸入環節缺乏監管,會計操作員職責規范不明,存在賦權隨意性等現象;其次,內部控制的缺陷,直接加大了會計舞弊風險,同時傳統手工審計線索在會計電算化下幾乎難覓蹤跡,已經從傳統看得見的憑證、賬簿和報表,變成了電子存儲介質,即使打印輸出的證賬表,也是電子數據的再現,而且電子數據可以無痕跡修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困難;再者,在電算化環境下,我國手工審計已無用于之地,尚缺少完善的電算化審計軟件,也讓審計風險和審計難度進一步放大。
(四)數據安全性差,軟件功能不全
首先,我國會計電算化數據安全性較差:一是電子存儲介質易損壞,會計數據容易無形消失或毀損;二是會計數據易被無痕篡改,存在信息失真風險,同時存在被會計人員非法泄密風險;三是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存在自身系統缺陷、軟件非法操作、黑客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控制等風險,直接影響會計數據的安全性。其次,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功能不全,主要注重核算功能,將傳統手工會計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生搬硬套到會計電算化軟件中,缺少必要的資源梳理與整合,傳統核算弊端依然存在,另外管理預測等功能較少,更缺少決策支持系統,屬于非完全ERP(企業資源計劃)信息系統,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步伐。
(五)電算人才不足,管理依然缺位
首先,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較多,但主要是取得會計電算化資格的初級人員,缺乏中高級會計電算化人才;其次,雖然會計電算化人才總量較多,其中一部分為非科班出身,還有一部分是老會計的自然過渡,財務素質較高,會電操作水平較低,另外,還有一部分會電操作人員,操作水平較高,財務素質較差,會計電算化復合型人才較為匱乏;再者,會計電算化管理依然存在缺位現象,不但會計人員權責不明,維護人員欠缺,授權管理混亂,賬務參數隨意變更,而且整體管理水平不到位,缺少必要的監督控制。
(六)規章制度缺失,國際化程度低
首先,我國財政部頒布了《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相關規章制度,但并沒有出臺具體會計電算化的實施細則及操作指南,也沒有將會計電算化提升到《企業會計準則》的高度,完整系統的會計電算化規章制度體系尚未真正建立;其次,與國外會計電算化相比,我國會計電算化法律法規建設較為滯后,同時,在會計軟件的開發、功能模塊的設計和數據的共享性等方面也均有差距;再者,國外會計電算化理念也在發生變化,已經發展到企業全信息化層次,由此可見,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整體較為緩慢,國際化程度較低。
三、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
(一)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化和標準化
首先,隨著會計歷史車輪的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將會逐漸走向普及化,不但企業會實現會計電算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各行各業都會走上會計電算化道路,從“土豪”變成“大眾”也是必然趨勢,而且區域間的發展失衡狀態會逐漸消失,電算化層次也將從“核算”走向“管理”,不過這就需要通過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相關信息使用者等諸方努力,轉變觀念,借鑒吸納,推陳出新,逐步實現;其次,會計電算化的標準化就是要建設我國統一規范的會計電算化體系。一是要制定我國標準化的會計電算化總體規章制度,將內部控制融入會計電算化全流程,解決規章制度的缺失,填補內部控制的漏洞,確保會計數據的安全,提高會計電算化信息質量;二是要打破我國軟件間的固有壁壘,制定統一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規范,保證軟件基本功能齊全,統一子系統間的數據接口標準,實現模塊間的會計數據自然共享,規范不同軟件間的數據交換標準,實現軟件間數據無縫鏈接,提高會計數據的可兼容性,以及縱橫向會計數據的可比性;三是要制定標準化的會計電算化操作規范及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規范等,讓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有章可依,培養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同時,提高會計電算化工作質量;四是要制定標準化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管理規范,明確權責,細化到位,強化管理,為提升會計電算化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二)會計電算化的審計化和云儲化
鑒于我國會計電算化審計的現狀,放眼全球會計電算化審計的發展方向,會計電算化的審計化是未來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一大趨勢,即是在會計軟件中融入審計功能模塊、預留相關審計線索或增加審計數據接口,保證審計工作能順利有效開展,也可以針對標準化的會計軟件研發專門的會計電算化審計軟件,以起到查錯防弊和編制真實可靠的審計報告的作用,進而達到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的目標。
針對我國會計電算化會計數據數據安全性問題,未來云儲化必將是一大趨勢,即將會計數據存放在云端大數據庫中。一是云儲化不但能為數據存儲提供較大空間,也能確保會計數據的連續性;二是云儲化以網絡為平臺,能夠進行快速的數據查詢、導入和導出等操作,數據存取速度較快;三是云儲化通過對云端數據進行多重加密,不但能提高會計數據的安全性,切實避免會計數據的無端丟失,也能有效防止內部數據外泄,而且通過強化高科技防火墻,可以大大減少黑客攻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危害,為會計安全加上雙保險。
(三)會計電算化的決策化和國際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核算型”會計電算化將逐步淡出視野,“管理決策型”會計電算化必將走上歷史舞臺。我國要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決策化:一是要完善會計軟件功能模塊,在會計軟件中加入管理決策模塊,從注重核算層次,轉向注重管理決策層次,進一步完善會計軟件功能;二是要梳理整合會計電算化核算流程,并進行優化創新,完善數據間的勾稽關系,真正實現核算數據為管理決策所用,為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企業全球化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的國際化也是一種必然趨勢。我國要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國際化:一是要依照國際會計準則,借鑒國外先進會計軟件的開發經驗,結合中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實際,由財政部牽頭,集合多方力量聯合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電算化軟件;二是要在會計軟件數據接口、會計電算化發展理念、會計電算化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等方面,積極向國際會計電算化靠攏。
(四)會計電算化的網絡化和智能化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電子商務平臺的迅速成長,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步成熟,會計電算化的網絡化和智能化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我國要實現會計電算化的網絡化:一是要將傳統單機會計電算化系統,以網絡為媒介,融入E元素,積極探索開發功能較為完善的網絡會計電算化系統,即網絡會計軟件,不但可以實現單個終端獨立處理會計業務,也可多個終端協同處理一項會計業務,突破空間限制,共享數據資源,提高會計電算化水平;二是要依據電子商務平臺,在會計軟件中加入電子商務功能,提高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處理的收集與反饋速度,實時地為管理決策提供具有較強時效性的信息。
我國要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智能化:一是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以相關決策模型為基礎,結合多種專家數據庫,打造出智能化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以將決策信息進行量化,讓理性化決策變為數字化決策,另一方面可以為管理決策者提供智能化的相關專家參考意見;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融入新科技,讓會計核算更簡單,比如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原始憑證,并自動填制記賬憑證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同時為決策者智能化提供其所需要的相關會計數據和非會計數據,也讓決策變得更加簡單和智能。
(五)企業全信息電算化
隨著企業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決策信息的紛繁蕪雜,企業全信息電算化必然成為更高層次的電算化發展趨勢。
我國要實現企業全信息電算化:一是要重構會計電算化軟件系統的功能結構,將企業管理決策所需的全部信息要素納入系統中,打造全供應鏈管理決策信息系統;二是要借助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電子商務技術、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多種手段,塑造商業智能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三是將全供應鏈管理決策信息系統和商業智能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相融合,實現企業全信息化電算化,以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系統、全面的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進而把握時機,做出正確決策,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四、結語
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業績顯著,但發展現狀仍然讓人擔憂,尚且存在諸多問題,亟待矯正和解決。通過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結合會計電算化發展現狀,探討解決措施,把握發展趨勢,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必能水到渠成,并逐漸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顧久煒.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外貿,2013.
[2]李軍奕.對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探析[J].財經界,2013.
[3]吳智敏,王偉,李慶梅.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
[4]李明君.我國會計電算化實施的制約因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
作者簡介:趙連燈(1980-),男,漢族,河南項城人,講師,管理學學士,研究方向:會計電算化、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