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守宇 陳晉
【摘要】近年來,國家及福建省政府出臺了多部發展信息產業的政策法規為泉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泉州市政府結合實際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今后高新技術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本文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對泉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分析,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借助經濟學、統計學等工具,探索泉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并提出了一些相對應的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泉州 電子信息產業 問題及對策
一、概述
(一)背景介紹
電子信息技術正在廣泛地滲透到經濟、科技和社會各領域。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傳統產業水平,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社會進步,保證國家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加速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一個國家、地區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電子信息產業是泉州市五大傳統產業之后,迅速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被市委市政府列為五大新興產業之一,正在成為泉州市新的經濟增長亮點。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國家戰略崛起,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泉州電子信息產業任重而道遠。
(二)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地位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電子信息產業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及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與物質基礎,是保障國防建設和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我國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時期,信息技術和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將更加突出。
(三)研究目的及意義
通過對泉州高新技術園區各企業調查的結果分析,讓電子信息行業各企業能更清晰的從中看到制約其自身發展的原因,探索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及矛盾,去思考如何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否應該創新或是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產業升級,也可以進一步去思考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力,使自身企業能在行業中更好的生存,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泉州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鏈條不夠完整
泉州電子信息產業雖然發展勢頭較好,但缺少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產業鏈和具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難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電子元器件、光電光伏、微波移動通訊等產業和產品發展較快,但計算機產業、視聽產業和軟件業、信息服務業發展較弱。新的有影響力的大型項目落戶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能帶動行業發展的名牌產品少。
(二)人才相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應用范圍窄、水平低
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不夠,通過信息化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作用不明顯。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技術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信息化專門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復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短缺,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差,這些企業在技術上要對產品作進一步的提高缺乏能力。
(三)體制機制制約發展,激勵產業發展的政策不夠到位
泉州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制度缺陷帶來的問題。在財政政策方面,普遍存在著資金使用及管理分散、重點領域投入不足、缺乏穩定的投入支持機制等問題,在稅收政策方面,由于電子信息產業具有人力資本、研發費用占比高、新技術新產品初期進入市場難度較大等特點,在稅收政策上應給予相應的優惠,但相關激勵政策尚不健全;在金融政策方面,由于商業銀行風險投資體系尚不完善,對新興產業及企業又缺乏足夠的了解,使得企業在向銀行融資方面也存在許多障礙,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狹窄、融資規模偏小、融資機制不靈活。
三、對策研究
泉州的電子信息的發展,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強招商引資,加強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的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規模的擴大、產業素質的提升、產業鏈的形成,做大做強已有的優勢產品,在適當領域進行突破和跨越,鼓勵發展前景好、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高、產業帶動作用比較強的產品。
(一)整合資源形成產業鏈條,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
充分發揮泉州通信產業的技術和基礎優勢,整合微波通信、交通調度、衛星傳輸、安防監控、對講通信、數字電話、通信元件等行業的優勢資源,形成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通信制造業產業鏈。增強龍頭企業的輻射能力,將微電子電路設計、通信設備制造、通信軟件開發、通信終端產品生產、通信配套設施等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延長產業鏈,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
(二)企業加強自身經營水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經營水平,要注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培育,增強信息產業的發展后勁;以研發基地及工程中心建設為發展主線,大力扶持具有自有知識產權的IT企業,加快產業全面升級換代。
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積極開發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
(三)政府要加強產業扶持力度,完善產業發展激勵政策
政府要引導龍頭企業上市籌資,引入風險投資機制,積極建立科技貸款擔保資金,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重大科技項目構建區域特色科技體系,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統籌規劃宏觀引導營造良好的產業投資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喬曉華.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結構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5(15).
[2]陳東慧.湖北省信息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作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5).
[3]徐升華,毛小兵.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管理世界.2004(08).
[4]李淳.基于產業集群的長株潭區創新體系研究[D].湘潭大學.2006.
[5]李安.長江三角洲區域產業競爭力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5.
作者簡介:姚守宇(1993-),男,漢族,山東濟寧人,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2011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陳晉(1993-),女,漢族,河北唐山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2011級本科生,研究方向:財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