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平
【摘要】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非常密切。文章闡述了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如何結合音樂教育,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產生情感共鳴,受到美的熏陶。
【關鍵詞】幼兒活動;音樂教育;音樂訓練;情感共鳴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音樂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輔德。它將各學科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這種相互滲透我們可以從各種音樂活動中一一發掘。
一、音樂貫穿于幼兒一日常規訓練中
(一)在一日活動中各環節經常性地進行音樂提示練習
良好的常規習慣是一天天積累而成的,要抓住一日活動中的零碎時間,如幼兒洗手、小便時,上課、進餐、午睡前,起床整理時等等,結合兒歌、音樂手指游戲、簡單小律動等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活動常規提醒和督促。例如,對于幼兒來說,要做到洗手時不玩水是比較困難的。每次洗手前讓幼兒念節奏性兒歌,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督促幼兒洗手時不玩水。通過這樣不經意間的學習,幼兒練習正確洗手的積極性提高了,自覺做到洗手時不玩水,逐步規范了自己的洗手常規。
幼兒喜歡模仿,餐前用節奏訓練的方法讓幼兒洗干凈的小手到處亂摸,可設計了用手腳變換的擊打節奏來順利度過餐前的時間。在餐點環節中,以節奏音樂《點心樂》,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要求幼兒安靜地用餐,樣樣菜都要吃,不挑食;一手扶著碗,一手用勺舀飯菜,胸貼桌子,兩腳平放在桌子下。
(二)用音樂來提示幼兒的課堂活動常規
活動中,當教師需要進行下一個環節時,幼兒可能還處于上一個游戲中,這時,如果馬上讓幼兒停下,幼兒的積極性必定會受到一定的打擊。因此,可以用一些簡短的音樂活動游戲,如:教師拍固定節奏,幼兒用節奏回應;教師彈一段音樂,幼兒用歌聲回應……在得到幼兒的回應后,幼兒已經將注意力拉回到教師這里,這時就可以馬上進行下一個活動環節。
二、音樂活動與其他活動的有機滲透
(一)欣賞活動中的貫通
在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中,由于幼兒理解水平和欣賞能力較低,僅靠音樂本身的感染力,還不能使幼兒完全主動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性質,可以發掘欣賞活動和其他學科間的貫通性,讓幼兒達到理想的欣賞教學目標。
1.作品背景的了解。幼兒欣賞的樂曲形式體裁很多,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不夠,所以在欣賞之前,得讓幼兒先了解這樂曲的作者或者生動地描述寫作的背景,在欣賞過程中能讓幼兒初步接觸一些歷史知識等。如欣賞豫劇《花木蘭》時,幼兒對花木蘭女扮男裝,豫劇唱腔中河南話、豫劇人物的服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結合歷史故事,收集相關信息,還從河南話延伸到各地方言,孩子們十分全面地欣賞和了解到豫劇。
2.色彩畫面的表現。音樂、美術同是藝術,是實施美育的兩個主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發揮美術的作用,對實施美育有很大的幫助。有些東西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但絢麗的色彩、繽紛的畫面卻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平時教學中,一方面結合書中的插圖幫助教學,另一方面不斷滲透顏色在音樂中的作用,如以紅色為代表的顏色表示熱烈、歡快,以藍色為代表的顏色表示抒情、優美等。欣賞樂曲時,可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旋律的理解,用五彩繽紛的畫面表現出來。畫面各異,創造了美的境界,又鍛煉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歌唱活動中的結合
1.有些歌曲的感情幼兒不能很快地領悟,可將平時生活中的感情遷移,幫助掌握。如在學習兒歌《小烏鴉》時,讓幼兒回憶講述媽媽平時為自己做的事情、幼兒患病后媽媽是如何照顧自己的等等,之后,及時讓他們感情遷移,理解歌曲中小烏鴉急急忙忙飛回家照顧媽媽的急切心情,最后進行演唱,一氣呵成,自然流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又激發了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2.除了運用感情遷移,還能讓幼兒進行內容的遷移?!缎⌒苷埧汀愤@首歌有三段歌詞,第一段是“喵喵喵,真呀真快樂,今天過節小熊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喵喵喵,喵喵喵,真呀真快樂”。另兩段歌詞除了動物及其叫聲變換外,其余部分均不變。根據這一特點,在學完這首歌之后,幼兒自己創編幾段歌詞,唱出其他小動物的快樂心情。這種遷移,加深了幼兒對動物擬聲詞的熟悉程度,又增強了對歌曲的熟悉程度,培養了幼兒創造性思維。
(三)節奏活動很有特點
節奏活動可以讓幼兒學習更多樂器的演奏方法,也可以從節奏中、演奏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和物。音樂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界,讓幼兒把自然界與生活中的節奏找出來并加以模仿,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二分音符像時鐘的報時聲“鐺——,鐺——”,四分音符像走路的節奏“嚓,嚓”,八分音符像鬧鐘秒針的走動聲“嘀嗒,嘀嗒”等等。通過這些練習,幼兒牢牢地掌握了這些典型的節奏,并對自然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觀察、了解自然界,從中發現更多的節奏音型。
(四)韻律活動中的綜合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動”是他們最樂意、最有趣的事。如果音樂課上不僅有聲音的流動,而無身姿的配合那是不夠的,也是幼兒不希望的。幼兒聽到優美的旋律,就會隨音樂做簡單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歡。
音樂教育對于開發幼兒智力,發展想象力、記憶力,活躍思維以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整合、貫通其他學科來教育幼兒,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我們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有機互滲,以便能更好地開拓幼兒的文化眼界和審美心胸,使幼兒能夠比較積極地應對現今更為開放的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文艷.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指導策略[J].音樂天地,2013,(1).
[2]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欣賞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