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首江
摘 要 本文針對中職學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組織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發揮師生互動作用等幾方面,對怎樣提高中專女生體育興趣和積極性進行了粗淺的探索。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和鼓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她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關鍵詞 中專學校 女生 體育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調查結果表明,中專學生中有65%的學生對體育課持消極態度,她們不喜歡體育課。對體育沒有興趣,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其中還有18%的女生害怕上體育課。這些問題從隱性方面反映了我們學校體育教育的不足。沒有加強對女生體育態度,情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沒有自我健身管理的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本文針對中職學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組織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發揮師生互動作用等幾個方面,對怎樣提高中專女生體育興趣和積極性進行了粗淺的探索。
女生對體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參差不齊,調查顯示:在女學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體育鍛煉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具體的作用;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僅有45%的人知道;至于體育鍛煉對人的社會性健康的影響就只有38%的人;了解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中專學校體育的一個失誤,受傳統蘇聯體育的影響偏重于競技方面和對人體生物潛能的挖掘,而忽視了對理論知識的傳播和對體育興趣的培養。
1充分了解女學生喜歡增添的體育項目
有調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學生對現在的體育課課程設置不滿意,他們認為從小學開始就學習田徑、鉛球、籃球等,沒有太大興趣他們希望能夠學習一些具有延續性活動價值,能夠適應職業所需的運動項目:健美操、國際交際舞,網球保齡球、臺球、橋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發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國際交際舞很受女學生的青睞,有96%的學生希望添設國際交際舞。據文獻資料分析:一切文化娛樂項目可以塑造人們的靈魂,培養高雅情趣,愉悅身心,給人的創新活動提供精神活力。2教學內容的合理組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今年,筆者在中專一年級女生體育教學中選用了籃球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學,同時穿插相應的游戲和競賽,有效地促進了籃球的學習。有學生說:“它讓我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籃球的基本技巧,鍛煉了身體,強了體質。”
3創設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精心設計,創造一個寬松的練習環境和良好的氛圍,能夠誘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比如在練習籃球步伐時。兩人一組進行一個防一個躲的游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后再把移動步伐融于籃球練習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起來。
4適當地運用考試巧妙地運用考試
適當地運用考試巧妙地運用考試,能使學生對技術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籃球運球時,很多女生怕動,沒跑幾次就不想動了。這時巧妙地安排籃球運球測驗或一分鐘運球上籃,有助于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主動加以練習,間接地增強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保證
5.1多用激勵的語言
中專女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難、怕別人嘲笑,因此,要及時幫助找原因、想辦法,并給予積極的鼓勵,使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5.2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在和學生交往中要做嚴師,更要做益友。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真摯的關心和愛護,以喚起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使師生感情達到和諧、統一。
5.3在教學和練習中做好師生互動
作為一名男教師,要充分了解女同學生理、心理的特點,在教學中要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比賽,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體育鍛煉。
6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在教學中發現,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相互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1)分組練習。在分組練習中,同學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注意發展學生的示范作用。針對女生含蓄、怕羞的特點,在教學中發現她們的優點和長處,并運用學生示范,既起到了激勵作用,又進一步地明確了技術要領。一方面學生可以體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縮短了教與學的距離,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女生說,“我非常喜歡看籃球比賽,過去只知道哪邊得球,哪邊勝哪邊負,而解說員講的快攻、交叉防守等則似懂非懂。現在,通過體育課上對籃球知識的信息,我們知道了籃球比賽的規則,也了解了什么是前交叉、背交叉、后交叉。”體育理論知識的提高既增強了學習興趣,也發展了技巧,增強了體質。
總之,我們學校體育的目的是激發體育興趣,教會學生通過增強健康的能力,形成增進健康的意識和習慣。尤其在中職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應以如何培養中職學校女生對體育興趣為主要目的使她們成為“德、智、體”都能發展的中職生。
參考文獻
[1] 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2] 楊旭東.論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中國學校體育,1996(3).
[3] 毛振明.論體育教師在體育新課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中國學校體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