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杰
【摘要】校企合作辦學是提升我國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職業院校中化工類專業,為增加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和主動性,學校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與生產實際還是有一定差距,因此校外實習實訓是實踐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讓學生直接面對生產設備,真實參與生產實踐。但在學生頂崗實習實施過程中,諸多因素制約著校企合作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職業院校 化工類專業 校企合作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56-01
從2002年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文件,明確指出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文件中提出:“要充分依靠企業舉辦職業院校”;“企業要和職業院校加強合作,實行多種形式聯合辦學”。《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文件中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強調:“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可見國家早在2002年就已經為我國的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而且一直堅持方向未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的日益重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盡管這樣,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化工類專業。化工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科技和社會的日益發展,現代化工已經逐步成為規模化、系統化、自動化和技術化等程度非常高的行業之一,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要求也逐漸提高。現代化工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是,化工是一類特殊的行業。化工產品的專業性強,化工企業對原物料及產成品的管理相當嚴格,物料及產成品的任何閃失、任何差錯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運作及生產的正常秩序,甚至造成事故。特別是化工類專業學生的實習,都在化工企業內進行,由于化工生產的多數過程都是在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的條件下進行,更容易存在事故隱患。企業生存發展以經濟利益為本,國家在安排學生實習實訓方面既無政策保證,又無行政干預,很多單位將接收學生實習當成額外負擔。
起初,在招生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學校為學生選擇的頂崗實習企業是急需員工的企業。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實際上已經是企業的員工。而頂崗實習是化工類教學中的一項長期的任務,隨著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實習工作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1.企業對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態度不夠積極
學生到企業實習,初到具體崗位工作需要一個磨合期。企業接收實習生,與招聘新員工一樣,都存在著培訓、磨合成本,等到彼此磨合適應,實習學生又將返校上課,企業難以獲得直接經濟效益或者補償。此外,企業考慮到生產秩序、產品質量、生產安全等問題,尤其是化工生產高溫、高壓和易燃、易爆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在不缺少員工的情況下非常不情愿安排學生的頂崗實習,企業往往出于安全生產等原因,將實習學生拒之門外。
2.政府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若企業接收頂崗實習的學生,企業即需要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而指導教師往往是企業生產中重要的一員,企業員工在指導學生的期間勢必會影響其正常工作。對基于此企業造成的損失,目前國家還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此外,因實習學生導致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在《安全生產法》中并沒有明確指出,對事故發生單位免予暫扣或吊銷其有關證照的處罰。
21世紀以來,我國試圖通過減免稅收的形式激勵企業支持學生實習,《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支付學生實習報酬有關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2006年)指出,“凡與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簽訂3年以上期限合作協議的企業,支付給學生實習期間的報酬,準予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稅務總局據此制定的《企業支付實習生報酬稅前扣除管理辦法》(2007年)指出,企業可在稅前扣除的實習生報酬,包括以貨幣形式支付的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含地區補貼、物價補貼和誤餐補貼)、加班工資、年終加薪和企業依據實習合同為實習生支付的意外傷害保險費。這些稅收減免政策對企業確實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隨著2008年稅法改革此辦法隨之廢止。
3.學校對頂崗實習工作管理還不夠縝密
實習不同于就業,其目的主要是鞏固和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強化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整體職業素養,以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頂崗實習給學生提供了客觀真實的鍛煉機會,使學生身處工作的真實場景,親身感受企業的需求和企業對員工能力的要求,督促學生不斷反思,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直接培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并在實踐中獲得適應環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啟學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因此,頂崗實習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就業,學生能否客觀認識社會,能否自覺縮小就業意向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步形成務實的擇業觀。幫助學生掌握就業信息,實現就業與企業用人的對接。
但目前,學校對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管理還不夠完善。首先,能夠跟蹤去企業的師資力量匱乏。學校專任教師每學期都有授課任務,甚至不止一門課程。當學生進行半年的頂崗實習時,往往老師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在校生的培養上,無法分心對頂崗實習學生系統的管理。而企業兼任教師往往從事的是校內部分課程的授課任務,而且是在不影響企業正常工作任務的情況下做兼職的。企業不愿意其員工在工作崗位上一心二用。這就造成了能夠系統跟蹤頂崗實習學生的師資匱乏。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造成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不系統。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收獲和教訓不能進行系統的收集、歸納、總結,對取得的成績又不能上升到理性。使得學生的頂崗實習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要想有效地解決化工類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政府對企業接收頂崗實習學生的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必須要有,而且要落實到位,尤其是對化工類企業的優惠政策要更多一些,讓優惠遠遠大于因安排頂崗實習學生產生的費用和造成的損失,不能讓企業額外的產生風險負擔,從而改變以往企業對接收頂崗實習學生的不積極態度,調動企業積極、主動參與職業院校化工類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其次,政府配合學校配備足夠的師資力量,能讓學校有一支隊伍進駐企業,及時跟蹤學生的實習情況,專門負責頂崗實習管理工作。使化工類專業頂崗實習工作系統化,讓學生能夠按計劃、按步驟,保質保量完成頂崗實習任務,真正實現頂崗實習對就業與企業的對接作用。
參考文獻:
[1]石月皎,賈慶芳,盧彩紅.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求實 2007,(2).
[2]劉峰.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狀況的調查與思考.當代教育論壇[J].2009,(1).
[3]王千紅,盧學紅.高等職業教育學[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1.
[4]鐘忻,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