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李相林 曾廣慶
摘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飲用水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而飲用水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十分重要。通過對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基礎現狀調查,研究飲用水水源地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管理問題,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管理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北海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調查;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S18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3-04010-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ics, drinking water security proble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health of the mass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bove the country level of Beihai City,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sever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eihai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s;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飲用水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水環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水源水質安全受到威脅[1]。北海市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國內外大量的游客,飲用水安全問題尤為重要。為了解北海市飲用水水源地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管理問題,筆者對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了調查,包括基礎信息、水質狀況、水源地及周邊污染源、環境管理狀況等,并對水源地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環境管理對策建議。
1 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
1.1 水源地基本情況
北海市共有5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其中北海市區3個,分別為牛尾嶺水庫飲用水水源地、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湖海運河東嶺段水源地,下轄的合浦縣2個,分別為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以及洪潮江水庫水源地;5個水源地中河流型飲用水水源地2個,水庫型2個,地下水型1個。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服務人口25萬人,總設計供水能力達到7 789萬t/年,總實際供水能力為2 071萬t/年,占總設計能力的26.59%。
1.2 水源地污染源情況
經調查,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污染源按污染類型,主要有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水產畜牧養殖污染源以及風險源。根據等標污染負荷的計算與等標污染負荷比的統計,可以得出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影響排序依次為:養殖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水產畜牧養殖污染源對飲用水水源地影響最大,所占比例為84%;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物中,污染影響排序依次為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對飲用水水源地影響最大,所占比例為58%,詳見表1。
1.2.1 生活污染源。
全市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共有居民3.50萬人,其中一級保護區共有居民約1 300人,二級保護區內共有居民3.37萬人。5個水源地受生活污染源影響嚴重程度排序為: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北海市區牛尾嶺水庫>合浦縣洪潮江水庫>北海市區湖海運河>北海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其中合浦縣南流
江總江口水源地生活污染源占所有生活污染源的84%;生活污染源當中,化學需氧量對水源地保護區的影響最大,為61%,其次是總磷。
1.2.2 農業污染源。
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均有農田分布,共有耕地種植面積4 078 hm2。其中,一級保護區內種植面積83 hm2,二級保護區內農田耕地面積3 996 hm2。其中,合浦縣洪潮江水庫水源地的農業污染負荷最重,其次是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所排放的污染物當中,化學需氧量對水源地保護區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氨氮;各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無桉樹種植,主要集中在二級保護區,種植面積6 040 hm2。
1.2.3 養殖污染源。
全市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均無水產網箱養殖情況,除了北海市牛尾嶺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有一小型肉鴨養殖場外,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均為分散養殖。其中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的養殖污染負荷最重,占67.6%,其次是合浦縣洪潮江水庫水源地,占14.6%。養殖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當中,總磷對水源地的影響最大,占67%;其次是總氮,占18%。
1.2.4 風險源。
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共有水壩3座,橋梁3座,2條公路穿越;保護區外的敏感地帶分布有2個尾礦庫,2個加油站以及1個工業園,其中北海市區牛尾嶺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飲用水水源地、合浦縣洪潮江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等3個水源地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隱患。
2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
根據2012年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報告,全市5個水源地水質總體情況尚可。除北海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各月pH超標,北海市區牛尾嶺水庫水源地汞指標出現超標外,其余水源地所測指標全年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2](GB3838-2002)Ⅱ類標準與《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3](GB/T14848)III類標準??傮w上看,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能滿足飲用水使用功能,各級環保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但在政策管理機制、污染整治、保護措施、監控能力建設、環境安全保障、備用水源地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突出問題。
2.1 部分水源地水質情況不明或水質達不到要求
北海全市的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除了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監測點位設置與監測頻次達到國家環保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4](環辦[2012]50號)(以下簡稱《指南》)要求外,其余4個水源地均存在沒有達到要求的項目;在監測指標方面,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由于監測設備與監測人員的缺乏,僅開展了pH、COD、BOD5、溶解氧4項指標的監測,合浦縣洪潮江水庫水源地甚至未開展常規水質監測,均做不到《指南》中對于水源地水質常規監測指標的要求,因此水質情況不明。
此外,根據《指南》開展常規監測的水源地中,北海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各月pH超標,北海市區牛尾嶺水庫水源地汞指標全年12個月份均出現超標,超標倍數為0.4~0.8倍,水質情況達不到相關標準要求。
2.2 水源保護區內普遍存在各種污染源
北海全市的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普遍存在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以及水產畜禽養殖污染源。5個水源地中除了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皆存在生活污染源,其中生活污染源最多的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其一級保護區內有常住人口約1 150人,二級保護區內有居民23 000余人,且污水沒有納入市政管網處理,生活垃圾也存在隨意堆放丟棄的現象,對水源地水質有嚴重影響;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均存在農業污染源,其中合浦縣洪潮江水庫水源地的農業污染源最為嚴重,保護區內種植農田1 760 hm2,桉樹等經濟林4 300 hm2,作物施肥與施加農藥產生的污染對水源地水質有重大影響;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都存在畜禽養殖污染,其中養殖污染源最嚴重的為合浦縣南流江總江口水源地,部分養殖廢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未經有效處理,通過地表徑流等方式進入水源地,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2.3 存在環境風險隱患,抗環境風險能力薄弱
北海全市的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存在水壩、橋梁、道路等環境風險源,保護區外的敏感區域內分布有加油站、尾礦庫、工業園區等可能對保護區造成環境隱患的風險源;5個水源地沒有建立風險源名錄,亦未開展應急演練,其中合浦縣的2個水源地沒有制定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案;合浦縣沒有備用水源地,規劃建設的洪潮江水庫水源地供水設施尚不完善,一旦出現現用水源地供水中斷,不能起到應急供水作用。
2.4 缺乏有效的水源地水質安全監管和預警手段
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均在取水口處設有監測斷面,但未根據規定要求在取水口上游一級、二級保護區交界處等點位設置監測斷面,且均未建設水質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各飲用水水源地中,可以獨立完成規定水質監測的僅有市區龍潭村地下水水源地,獨立完成監測指標率不到20%,缺乏有效的水質安全監管和預警手段。
2.5 未按要求設置標志牌和防護設施
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開展了標志牌設置工作,但標志牌數量存在不足,未能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5](HJ/T 433-2008)設置相應的界標、警示牌及宣傳牌,標志牌完成率不到20%;僅有1個水源地取水口周圍設置了部分防護設施,其余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周圍未設置任何防護設施;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橋梁和道路大部分未建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未設置交通警示牌,對危險品運輸車輛的監督管理不夠,存在安全隱患。
2.6 管理機制與管理機構有待完善
北海全市的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雖然均制定了相關管理規定,但均未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監察管理制度,亦未制定報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實施的對保護飲用水水源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的辦法。
此外,均未設置專門針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機構和應急管理機構,未明確各機構的職責和權限,因此水源地的管理職責不明確,形成多頭管理,監管不到位。
3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對策與建議
基于北海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存在的“六大”問題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建議按照“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加強監管,創新機制;政府主導,協力推進”的總體思路,落實以下五項措施。
3.1 統一思想認識,依法保護水源
各級政府要加深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的認識,從思想上樹立保護水源的責任意識;重視頂層設計,針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各個環節,建立健全“市-縣-鄉鎮”三級地方性法規政策體系;嚴格落實已出臺的飲用水水源保護法規政策,開展飲用水管理地方法規政策實施績效評估。
3.2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績效考核
成立由北海市人民政府牽頭,有關部門組成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機構,明晰管理機構中各成員部門的權責;建立水源地保護與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構建水源地日常監察執法體系,完善水源地應急管理機制與公眾監督機制;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污染整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北海市人民政府考核評價的內容。
3.3 嚴格環境執法,加大污染整治
大力推進保護區內生活源治理,依法拆除或關閉保護區生活污水排污口,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大力推動居民點搬遷與農村連片綜合整治工作;分類開展保護區內畜禽水產養殖污染治理,依法取締保護區內網箱養殖與規?;笄蒺B殖,逐步加強農村分散式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加強農、林種植面源污染治理,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對水源的污染;加大水質超標水源地各類污染源的排查和監管力度,以涉重企業、尾礦庫、礦山為重點,摸清水質超標原因,提出針對性治理措施。
3.4 加快能力建設,提升監管水平
加快北海市水質常規監測與水質全指標監測分析能力建設,逐步構建市、縣兩級的水質監測體系,分階段推動水源地自動在線監測站建設;從人員、車輛、應急監測設備、執法取證設備方面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水平,打造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體系;整合水源地監測數據、污染源信息、風險源信息等,建設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實現跨部門、跨行政區域共享;加快水源地污染防控、污染監控與應急響應等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提高水源保護科技支撐。
3.5 強化風險防范,提高抗險能力
進一步完善環境風險源名錄,將各類風險源納入日常監管,圍繞各類風險源,建立分級、分類的風險源管理控制措施;著力完善保護區標志牌設置和隔離防護設施建設;加快備用水源地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和保護,保障市縣應急供水;完善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水源應急演練,跨行政區域的水源地加強應急聯動管理,提高水源地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 謝洲.淺談廣西主要城市飲用水水源環境問題及防治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1(9):156-157.
[2]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3] 國家技術監督局.GB/T14848-1993.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
[4] 環境保護部.環辦[2012]50號.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S].2012.
[5] 環境保護部.HJ/T 433.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