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
[摘 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技術是推動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知識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決定各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人力資源的開發也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但是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級人才是推進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強對高級人力資源的開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 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級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思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51
[中圖分類號] F24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0- 0072- 02
0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我國由于占地面積較廣,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東部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普遍高于西部地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東部、西部、中部這三大經濟地帶的經濟實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與發展,但是,受各地經濟發展基礎、自然條件、政策傾向、技術水平、人力資源等因素的影響,仍存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增強企業實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制約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關鍵的因素是對高級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目前,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力資源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落后的經濟無法吸引更多的高級人才,嚴重影響著人才的流入。
1 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級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級人力資源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資源,如果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不能正視高級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性,區域經濟必將出現發展遲緩的問題。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歷史條件、經濟基礎等因素的影響,高級人才的匱乏一直是困擾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人才老化”“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表明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的嚴重流失。就目前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級人力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來看,還處于被動和不利的狀態,主要現狀如下。
1.1 高級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數量短缺
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人的思想觀念落后,企業的用人機制也不靈活。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條件差,很多人都想進入當地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好的企業,一些無法勝任工作崗位的人員憑借裙帶關系進入企業,這就導致一些企業在用人機制上出現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而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才、高素質人才較少或流失嚴重,很多低層次的人員充斥在企業內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欠發達地區對于具有知識技能的高層次人才越來越缺乏,例如:網絡、信息技術、通訊、工程等領域的高級人才。另外,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條件差,很多優秀的企業家人才、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與管理者也較為缺乏。在經濟發達地區曾流傳著一句話“博士遍地走、碩士如牛毛”,這說明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具有高級技術專業人才的學歷比較集中,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碩士生、博士生極為稀缺。
1.2 高級人才嚴重流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就開始了一場人才的爭奪大戰。在這場人才戰爭中,經濟發達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好、環境優越、待遇好、信息靈通,并能為高級人才提供創業的空間與自我發展搭建平臺等優勢,對高級人才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與誘惑力。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很難留住人才。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家曾說過:我們成了向發達地區無償輸送高級技術工人的基地與加工廠了。有的企業甚至還出現了“團隊型”人才流失現象。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適應國家競爭形勢的變化,每年都選派一大批優秀高級人才到海外或我國知名高等學府深造學習,但是,很多留學海外的高級人才幾乎沒有能在學成后回當地發展的。這主要是由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科研與發展的硬件條件、配套設施等方面無法滿足海歸者的才華施展。當然,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物質生活條件無法與國外或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這也是高級人才不愿回來的一個原因。
1.3 缺乏對高級人力資源的科學、有效培訓
對高級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需要不斷進行投資與培訓的,只有這樣開發出的高級人才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目前,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很多企業只是將目光集中在對眼前利益的追求上,缺乏對人力資本培訓的投資。另外,由于很多企業的培訓制度與措施還不完善,沒有制定出明確而科學的人才培訓目標與計劃。很多培訓還局限在臨時性、隨意性、短期性等方面。由于缺乏對高級人才的開發與培訓,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寧愿花巨資、高薪從外面聘請專家與人才。這就形成了老百姓常說的“來了女婿、氣走了兒子”的現象。
2 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級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策略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狀況差、思想觀念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人才發展的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證。現代競爭的核心已經逐漸轉向對人才的競爭,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想實現經濟的騰飛就必須重視高級人才的開發。
2.1 轉變觀念將高級人力資源開發戰略落到實處
面對經濟發展比較滯后的狀況,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比較追求在物質方面的資金投入,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很少。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力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可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要想趕上發達地區,就必須轉變落后的觀念,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新理念,徹底改變只重視物質投入忽視人才開發的思想,將高級人力資源的開發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為人才的引進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2.2 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的建設
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在人才引進的渠道上必須朝著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不拘一格的方式引進人才。首先,必須對本地人才需求做出調查,有針對性地引進人才。例如:組織本地區的用人單位到外地開展招聘活動,用本地的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真正做到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再例如:可以和本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大型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僅要引進經濟發展需要的項目,還要引進高級優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其次,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不論經濟欠發達地區采取何種模式引進高級人才,必須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人才的引進創造出寬松、和諧、融洽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條件,為人才的發展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
2.3 充分開發、利用本地區高級人力資源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對高級人才的認識存在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認為只有高學歷、高職稱才是高級人才,而對本地區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視而不見,最終導致本地區人才的嚴重浪費與大量外流。其實,本地高級人才有許多外地人才無法比擬的優勢,例如:本地區的高級人才對本地經濟、社會、政策等環境十分熟悉,雖然他們長期以來受傳統思想的束縛,但是強烈的事業心與建設家鄉的愿望使他們敢擔當、敢付出,只要轉變思想、更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術就能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擔當重任。
總之,人力資源的開發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它的投資成本大、建設周期長,但是一旦爆發將給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強的推動力。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經濟欠發達地區必須將高級人力資源視為一項戰略資源,通過對這些高級人力資源的科學開發與規劃形成本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爭得競爭優勢。我們相信,經濟欠發達地區只要在競爭中形成一套科學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該地區的經濟必將實現快速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胡海軍.淺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J].發展,2009(2).
[2]趙曼.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困境探析[J].科技信息,2010(22).
[3]方驥.試論西部民族地區人力資源開發[J].傳承,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