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征 韋瑋 陸夏銘等
摘要以國家和地方職業教育方針,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人才市場需求調研及畢業生跟蹤調查為依據,從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就業職業崗位群、人才培養模式幾方面闡述了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成,介紹了課程體系的構成及學時分配情況,最后評價了該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環境保護行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320-02
基金項目2012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2JGB347)。
作者簡介李曉征(1978- ),女,滿族,吉林延吉人,講師,碩士,從事園林植物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greenlixiaozheng@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09人才培養方案是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1]?!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各高校都致力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優化[2-3]。筆者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公路環境監測與保護方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例,依據國家和地方高等教育的指導方針,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人才市場需求調研及畢業生跟蹤調查,探討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1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依據
1.1國家和地方職業教育方針《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教育部于2006年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要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推進職業教育主動服務區域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定位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
1.2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這必然要求有大量從事污染物監測與治理工作的環境治理類技術人才。同時隨著地方經濟的轉型發展,循環經濟的貫徹實施,必然對環境保護專業類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大。因此,必須在服務地方經濟的基礎上構建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3人才市場需求調研及畢業生跟蹤調查為使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符合國家宏觀經濟長期發展的需要,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的轉型發展,在分析和研究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開展了社會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近60%的用人單位在近期對環境監測與治理專業技術人才有需求,主要的需求方向為污水與廢氣治理技術員(46.80%),環境評價員(40.40%),水質、噪聲與大氣監測技術員(38.30%)。80.00%以上的用人單位要求應聘人員具備獨立工作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以及吃苦耐勞和敬業精神。通過調研可知,今后環境保護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為環境污染治理(78.72%)、環境評價(57.45%)、環境監測(55.32%)、環保技術開發(48.94%)。針對人才市場需求調查,依托交通行業優勢,制訂了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公路環境監測與保護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方案。
2人才培養方案的構成
2.1人才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一定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能夠從事公路環境保護、公路環境監測、公路環境評價、公路環境保護工程施工管理、公路綠化施工管理等工作,適應現代化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畢業生應掌握本專業高等技術人才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實行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人才培養規格要求:①知識結構與要求;②能力結構與要求;③素質結構與要求。
2.2就業的職業崗位群主要面向公路交通、環保的基層單位,如勘測設計單位、環境監測站、公路工程施工企業、市政工程施工企業、環保工程施工企業、污水處理廠、各市(縣)公路局、交通局、環保局,公路綠化企業等,具體從事公路環境管理、公路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等技術工作。
2.3人才培養模式立足環境保護行業,依托交通工程,以環境監測、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為重點,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形成產學一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體系包括知識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素質培養體系(圖1)。
依據知識體系的功能與作用將課程體系分為通識課程、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工程基礎、專業拓展、實踐教學六大基本模塊,總計134學分。學分具體分配如圖2所示。
4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為了解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提高專業人才培養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制訂了《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單位跟蹤調研表》,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0、2011屆畢業生的部分用人單位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包括職業道德、知識結構、專業技術能力、創新精神及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總體評價六大方面,采用電子郵件方式發放和回收問卷。從統計數據看:獲敬業精神、吃苦耐勞、進取精神、遵守規章制度等方面“好”的評價均超過90%;業務能力方面,獲“好”的評價為35%,“較好”的評價為40%。90%以上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較為滿意,2010和2011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5%以上??梢?,該人才培養方案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胡曉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 2013(21) :184-186.
[2] 張霞.浙江省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中的農業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3,41(2):916-918.
[3] 杜永才.以就業為導向的農科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1137-11140.
[4] CHEN F L,WANG Y.The Mode Reform of Cultivating Marketing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3(8):90-95.
[5] 徐大勇,徐建平,宋珍霞.高素質環境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保護措施[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 (6):150-15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