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芝
摘 要:軍隊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員隊伍建設是軍隊院校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他們肩負著“科教興國、教書育人”的重任,教員隊伍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當前,我院青年教員的數量已占教員隊伍的大多數,分析當前青年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青年教員隊伍建設,對于提高我院教員隊伍整體建設水平,促進學院的發展,是一項非常必要和緊迫的任務。軍校教育要想健康快速發展,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就必須引進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將青年教員隊伍建設工作放到首要位置,正確有效地調動青年教員的積極性,使其在業務能力、師德水平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提高。
關鍵詞:軍校;青年教員;人才培養;教員培養
近年來,學院加大教員培養力度,通過教學技能培養、外出代職培訓等各種方式,我院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教員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員隊伍建設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青年教員隊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理想信念不牢、思想不穩定現象仍然存在
當前,受市場經濟、家庭等的影響,部分青年教員的思想很不穩定。主要表現在:有的人對軍隊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逐漸淡化、名利思想增長;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的熱情減退,過多追求個人利益;工作上敬業精神不足,消極應付的傾向滋長;喜歡自由放任,組織紀律淡薄等。這些青年教員思想上的問題如不及時引導和解決,將嚴重影響整個教員隊伍的政治素質,并最終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1.2 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業務素質亟待提高
一是教學理念相對滯后。第十六次全軍院校工作會議,進一步進行軍隊院校體制編制調整,確定士官學校為四類任職教育院校之一,促進了軍隊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隨著軍隊院校任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士官院校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員,尤其是剛剛走上講臺不久的青年教員,還沒有認清任職教育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對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培養模式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應用等方面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二是教學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第一,青年教員大多都是從高校走向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員,包括現在由地方高校招聘的非現役文職人員,大多數都畢業于非師范院校,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專業訓練,缺乏作為教員基本的素質,缺乏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理論等基本知識,缺乏對教學基本技能與方法手段的研究和對教學理論的深刻領會,對現代化教學規律研究和把握不夠。其次,青年教員教學經驗缺乏,對教學內容不夠熟悉,教學手段單一,還存在照本宣科的現象,更加難以靈活地處理課堂中出現的種種突發狀況,因此,青年教員駕馭課堂的綜合教學能力亟待提高。
三是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能力是青年教員的薄弱環節。一方面,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員著力提高教學水平,無暇顧及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社會閱歷淺、對學科前沿的情況了解不夠,缺乏有經驗教員的針對性指導等,即使他們對開展科研工作滿腔熱情卻無從下手,難出成績。
1.3 實踐能力相對匱乏
大多數青年教員的軍事職業經歷和實踐經驗不足,只知道學科體系,不懂基本的軍事知識,對培訓對象的任職需求和發展潛力缺乏深刻的了解。尤其是現在的非現役文職人員,他們從地方院校到軍校,雖然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實際上并非“有了知識,就有能力”。由于他們與部隊基層接觸少,缺乏基層部隊的實踐經驗,課堂上,只會知識講授,實際動手能力不強,所授內容與學員崗位需求不符,而對于本專業的部隊現狀、工作流程、應用裝備和前言技術缺乏了解,不能將最新的技術方法與軍校的實際教學工作相結合,在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脫離部隊的情況。
2 加強青年教員隊伍建設的對策
“人才為政事之本,也是建軍治軍之本”。我們要統一思想,認清形勢,著眼發展,把培養青年教員作為教員隊伍建設的戰略重點來抓。
2.1 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提高青年教員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素質
江澤民同志曾明確指出:“從政治上講,我看決定戰爭勝負最重要的仍然是人的因素,特別是人的政治因素。”因此,抓好青年教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是當前青年教員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要提高其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抓好青年教員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抓好部隊條令條例學習,使其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其次,正確引導青年教員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關系,教育他們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并能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設身處地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把思想教育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最后,要大力表彰青年教員隊伍中涌現出來的樂于奉獻、積極進取、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感染和引導青年教員積極向上。
2.2 加大幫教和培養力度,提高青年教員業務素質
現代戰爭特別是信息化戰爭,要求我們培養的士官必須是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高素質人才,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員首先是復合型教員,“雙師型”教員。對教員的幫教和培養,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分析研究每一位青年教員的知識結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青年教員脫產或在職攻讀高一層學位,提高專業素質;第二,積極組織青年教員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輔導和培訓,堅持崗位資格認證和主講教員資格認證,不斷提高其教學水平和任教能力;第三,充分發揮中、老教員對青年教員的指導和幫教,促使其在教學和科研等業務能力方面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2.3 加強青年教員實踐能力的培養
青年教員要不斷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增強實踐能力。學院可以根據教員的專業特點和部隊的實際情況,適當安排教員到部隊進行鍛煉,深入了解本專業的現狀、工作流程、前沿技術等,使教員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聯系起來,一方面可以豐富青年教員實踐經驗,使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提高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可以將最新的知識和技術方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4 建立合理的人才競爭機制,為青年教員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事物的發展變化,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青年教員的成長一方面靠他們的主觀努力,另一方面學院也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公平競爭、有用武之地的良好的成長環境。主要表現在:第一,徹底拋棄 “一刀切”、“大鍋飯”、“論資排輩”的消極觀念,制定合理的政策,在職稱評定、晉職晉銜、立功受獎等方面為他們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對于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教員,要給與破格晉升的傾斜政策,鼓勵青年教員在業務上冒尖;第二,在教學和科研活動中,要給青年教員施展才能的機會,通過教學競賽、科研立項等方式,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培養新的教學、科研骨干;第三,樹立以教學為中心和良好的尊師重教之風,一方面要強化青年教員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為青年教員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同時,學院要搞好生活服務保障,及時了解他們生活、工作、學習上的困難,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創造栓心留人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