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紅?王曉均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體育的蓬勃發展和體育對社會的影響力的不斷加大,體育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體育的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本文通過查閱大量關于體育的價值的研究文獻,對體育的價值的概念、以及體育的價值取向方面的不同時期,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觀點進行了綜述,試圖為我國體育的價值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價值;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群眾體育
從價值學的一般觀點看,所謂體育的價值即體育的功能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價值是指客體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它不僅取決于客體本身的結構,而且也取決于主體的活動,是與主體的需要密不可分的。體育作為客體是一種社會客體,它與自然客體不同,總是與人的需要和利益直接相關的。
1 競技體育的價值
競技體育是在進行體育活動的主體之間,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范,以相互之間身體運動能力(包括智力)優劣比較的形式所進行的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社會性競爭活動。競技體育的價值體現了競技體育這一客體以其本質屬性和功能在滿足主體需要的過程中而獲得的主體對其內在本質屬性和功能的認定。根據價值關系中最基本的功能特性—目的和手段,可將競技體育的價值分為以下兩個層級:
(1)競技體育的目的價值。競技體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怎樣的,這一直是人們探討的問題。競技體育在實現主體自由價值的活動中具有自身的作用。主體在認識競技體育本質屬性的基礎上,以競技體育活動作為滿足終極需要——實現自由價值的客體之一,通過競技體育特殊的身體活動形式和比較競爭的內在屬性,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變外在的必然為內在的必然,變他律為自律,從而使競技體育具有了實現主體終極需要的目的價值。競技體育具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其發展目標是人的身體發展和精神發展,其發展尺度以社會獲得十分完美的生命表現的人為標準,其發展的動力來自人們相互之間進行比較的競爭需要。由此,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為了實現追尋自由價值的目的,主體從現實的生活出發,在完善生命價值的基礎上尋求自身的發展價值,主體通過競技體育活動這一客體來滿足主體生存需要、強身需要、交往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從而體現主體不斷追求的自由價值。
(2)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是指價值主體以競技體育活動這一客體作為工具,運用競技體育的手段,滿足主體在其他領域的活動需要,以實現其社會活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主體使競技體育具有了工具價值。競技體育的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教育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等是工具價值的具體體現。
2 群眾體育的價值
所謂群眾體育即作為個體的廣大社會成員直接運用各種身體運動手段對自己的身心進行改造,達到娛樂享受和促進身心健全發展目的的活動過程。群眾體育作為人們的文化消費活動,是人們在余暇時間中自覺自愿參加的活動,人們是否參加或如何參加,都要以他們的價值取向為轉移。體育作為一種歡度余暇的手段,具有豐富人們文化生活,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發展和享受需要的作用。體育的娛樂價值主要是通過觀賞和參與兩個途徑來實現的。
觀賞:一些優秀運動員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把動作做得盡善盡美,使健、力、美高度統一起來,加上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微妙的配合,表現出抒情詩般的、戲劇性的藝術造型,使人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從而消除疲勞和一切煩惱及不愉快。
參與:人們通過參加體育運動,特別是參加那些自己喜愛和擅長的運動項目,會在身體完成各種復雜練習的過程中,在與同伴默契配合中,在與對手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在征服自然勝利后如爬山登頂得到一種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感。可以使人產生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滿足人們與同伴交往、合作的需要。
3 學校體育價值
我們可以從微觀層次的體育價值來審視體育,以此來界定學校體育的本質。因為學校體育不同于體育,宏觀層次的體育價值反映的是體育與社會的關系。先看一下體現“人——人”關系的體育價值。其教育因素是教師和學生在身體活動過程中構成的教學情境,而非學生個人身體活動,它是一種群體活動。其價值指向也不僅僅是學生的身體,而是學生的心理和精神。因為學生決非單純的“運動工具”。在人際互動中,學生的性情得以陶冶,情感得到尊重,價值得以實現。體育要發展人的主體性,但決不能忽視主體間性的存在。從體現“人—物”關系的體育價值來看,其價值也絕不僅僅是增強體質,其健美和娛樂等價值體現著人更高層次的需要。按知識價值分類,體育認知價值可以使學生通過體育實踐形成一種相對穩定認知模式,并可能形成強有力的定勢。這無疑有助于終身體育觀的養成,體育的發展價值則可以使體育與美和善、人生幸福密切聯系在一起。體育所塑造的應該是會生活的人,而不僅僅是能生存的人。
學校體育在本質上只能是一種通過身體的教育,而非針對身體的教育。如果把增強體質作為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我們將無法區分體育和健身運動的區別。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在現實中,體育的各種價值之間并不是相互沖突的,并不是非此即彼關系。有些價值是體育本身具有而又不刻意追求的價值,體育在心理建設和提高社會適應性方面的價值同樣是學校體育本質的價值屬性。學校體育本質上就是為了人的健康而存在而不僅僅是軀體的健康。人們之所以只把增強質作為學校的體育的本質的價值屬性主要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1)對價值和功能含義混淆。價值不同于功能,它是一個關系范疇。而功能是事物和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價值體現著主體的需要。我們談論體育的本質,體育的目的都必須從體育的價值出發而不能從體育的功能出發。因為體育的功能只反映了作為客體的體育的屬性,只能說明體育屬性滿足主體的可能性,而不能表現主體需要的現實性。(2)對學校體育概念的種差考慮不全面。種差體現事物的特殊屬性。學校體育不同于體育,學校體育自有其特殊的情境或組織形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也是其內在的教育因素。學校體育是人際交往與身體活動的統一體。
4 結束語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其自身的價值。這種價值可以分為工具價值和文化價值兩部分,前者是其直接功能的反映,后者是其間接功能的反映。開展體育價值研究就是要引導人們對體育做出新的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體育觀。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人類的認識在提高。伴隨著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的到來,人們對生存的需求會不斷提高,體育亦然。體育發展的條件更加成熟的同時,更應該正確認識與判斷體育的價值所在,體育也需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熊斗寅.什么是體育[J].體育文史,1996,(5):8-10.
[2]《體育概論》編寫組.體育概論(全國體育學院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165.
[3]王健,等.體育原理導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8-80.
[4]《體育史》編寫組.體育史(全國體育學院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44
[5]徐玲.價值取向之本質探究J.探索2002.69-71.
[6]徐玲.價值取向的系統內涵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210120-23.
[7]陳融.21世紀中國體育價值取向變化之前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3.
作者簡介
王衛紅(1977-)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體育學院講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王曉均(1976-)男,重慶人,四川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