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波
摘 要:美術欣賞課是以認識美和評價美為主要的教育特征,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創新思維培養的一種基本手段。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注重美術欣賞課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美術教學;欣賞課;興趣;想象力;藝術品味;審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02-01
《中等職業學校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新課程下的職業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技能的能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社會發展要求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多面人才。中職美術學科開設了全面的、符合時代特征的課程,其中美術欣賞課是以認識美和評價美為主要的教育特征,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創新思維培養的一種基本手段。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注重美術欣賞課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興趣是提高美術欣賞的前提
美術欣賞需要做到眼到、心到、耳到、手到,如果缺乏興趣是無法做到的,大多數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很難長久保持,就中職學生而言美術課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學習內容,少數感興趣的學生會主動聽課,一起探討,一部分學生是排斥現象,這時如果美術教師再長篇大論地灌輸,就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要讓少數人來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課之初,教師都要絞盡腦汁,想出讓學生有興趣上這節課的方法。比如在上有關《具象藝術》內容時,我們可以先讓大家欣賞《教皇英諾森十世》這幅作品,然后讓一個學生坐在椅子上,模仿教皇的動作和表情,讓學生分析教皇的性格特征。這個學生平時就愛調皮搗蛋,表演起來卻很是逼真,大家都忍俊不禁,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于是,這節課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又如,對建筑藝術欣賞時,介紹幾幅中西方彩色建筑圖片(幻燈),歐洲中世紀的建筑高聳挺拔、輕盈靈巧、構造美觀,內部空間大;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體系,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東方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為之驕傲和自豪。學生既容易接受,又覺得生動活潑,培養了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興趣。
二、在美術欣賞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羅賓·喬治·科林伍德曾在《藝術哲學新論》中講到:“藝術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動。想象不應簡單地讓連續的意象閑散地漂過心靈,它應努力去想象和從事想象,像一個人可以想象其它任何東西一樣,他也可以隨意想象,因此,雖然一個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象,但也為了努力更好地想象就從整體從長遠的觀點上來更好地想象。”在中職美術欣賞課教育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有效地啟迪引導學生去努力探索出將其豐富想象賦予作品的表達方法。比如,達利的作品《記憶的永恒》中三個柔軟得像面條一樣的時鐘是主要形象,分別被掛在干枯的樹枝上,搭在直角的方臺上,臥在奇怪的生物上,我們可以先從繪畫奇特而具有新意的表現手法、怪誕的風格入手,然后結合社會生活,多方面地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時間的終止、柔軟的鐘表的象征意義,從而幫助學生體會到達利把柔軟的時鐘想象成死亡的生物,想象成失去功能的生命體的大膽而新奇的想像,不僅豐富了現代繪畫的風格,同時也推動了現代繪畫的發展。這種想象打破了人們正常的思維經驗,給我們的感官帶來一種夢幻一樣的情境,我們在欣賞這種超脫現實的想象時,被這種想象所感染,同時也使我們產生各種想象……
三、在情景中引導學生品味藝術魅力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等精神內涵。在審美直覺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欣賞者的感覺后,將不滿足于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我們都知道音樂和美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音樂是一切藝術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可音樂同樣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因而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想,隨著音樂節奏的起伏,眼前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假如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并茂,聲色俱全的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并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在欣賞時,播放一曲音樂,創設一種藝術氛圍,就能使學生自覺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態度轉向審美態度,擺脫實用的功利觀念的和外界的干擾,在濃烈的欣賞氛圍中步入勝境
四、在多媒體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應用多媒體電腦網絡技術可以達到學習的預期效果,改變了“圖片+講解”的授業的方式,開創新穎的教學欣賞情景。動態的圖片與相關資料的鏈接,資料及影片的欣賞與問題思考的鏈接,網絡檢索與教材的鏈接等等,都給受教育者帶來全新的視聽領域。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資源讓“小課堂”拓展成廣闊無限的大課堂。美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形象等,對人的情感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觸景生情就是美術欣賞過程的一種現象,因此激發情感可以促進欣賞活動的開展與深入。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投影儀、功放、課件等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形式有機結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創造意境,以形、聲、色并茂的優越性,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再結合生動講解,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受到欣賞對象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其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畫面,從而獲得藝術作品內層意蘊的領悟和隨之而來的審美愉悅、審美想象。
總之,中職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使美術教育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一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在實踐中不斷研究。作為一線的美術教師,我們只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敢于創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優化美術欣賞課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大根.學校美術教育目的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席 勒.審美教育書簡[M].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9(7).
[3] [英]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哲學新論.工人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