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教學具有強烈的教育性。隨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提出,教師們開始關注于學科德育,對學科德育有了初步的認識。英語教學要注意挖掘和開發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因素,尋求恰當的切入點,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19-01
學科德育是目前比較關注的一個教育主題。如何將德育無痕地融入學科課堂教學,特別是像英語等一些隱性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一直是許多老師的一個困惑。在過去,不少教師一直認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德育往往不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關注點。小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對他們品格因素的引導和滲透教育。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品格、意志、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雖然觀摩了很多不同層面的研究課、公開課和比賽課,但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式也使筆者感到困惑。難道僅僅在課的結束時出示幾句和主題相關的諺語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這就是學科德育?這種“貼標簽”式的德育絕不是有效的德育滲透。隨著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師對學科德育的理解范疇逐漸寬泛、深化和清晰。英語教學要注意挖掘和開發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因素,尋求恰當的切入點,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
一、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德育資源
1、教材內容是德育資源。一般來說,教學內容都具有教育性,其中的自然科學知識價值中立,但在它轉換為課程知識的過程中,經過教育處理,已經被賦予了一定的教育價值。
2、學生經驗是德育資源。學生不僅是帶著他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到課堂上的,更是帶著他的創造力、合作能力走進課堂生活的。學生的生活經驗、個性差異、思維碰撞都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3、社會生活是德育資源。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把學生在生活中觸摸到的某些消極的、落后的東西轉化為積極的、前進的教育因素,從而提升學生的生活,挖掘和利用生活中豐富的、鮮活的教育資源,為實現課程目標特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服務,充分彰顯教學的教育功能。
4、學生錯誤是德育資源。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教學本身就應該是活的生命。偶然事情出現于活的生命之中也是必然的,可預測的。我們應該是明確地把這種生成性的教育堪稱學科教學的一部分,它是教育“主干”上的“枝葉”,受到教育的不一定是全體學生,可能只是個別的學生,但教育的魅力往往就從“枝葉”中凸顯出來,影響的也許是這些學生的一生。
二、滲透課堂德育的原則
1、開放性原則。教學內容不僅僅是滿足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和教材、要擴大學生的視野,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運用先進的手段和方法,滿足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新。
2、個性化原則。盡管教材一模一樣,但相對于不同的教師、學生和教育環境和時機,挖掘很補充教育資源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德育滲透不應強求一致,應從教學實際出發,發揮地域優勢,強化學科特點,展示教師風格,突顯個性。
3、以教師為主導,傳播德育。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1)教師應巧用課堂語言。每當上課鈴響,英語老師總是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并親切地向學生問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每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可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說:“Excellent! Good job!” 然后點頭致謝:“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則搖搖頭或擺擺手并鼓勵學生:“Try next time.”
(2)體現人文關懷。教師要熱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放到首位,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此外,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
4、以教材為載體,滲透德育。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德育,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5、以學生為主體,體驗德育。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往往會把大量的時間精力都放在新知的傳授和實施教學的步驟上,沒有過多得去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識。這樣的課堂對于道德教育顯然是不利的。我們應探索以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將道德教育寓教于英語教學活動中。
如: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可以模擬“電視天氣預報播報”。在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句型時,可以設計和朋友在快餐店就餐或家里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可以設計拍賣會或模擬小商店。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時,可以設計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這些模擬的語言情景交際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形成。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根據德育工作的特點,我們要重視德育與英語學科的整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得設計教學,適時、適度的進行德育滲透,在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身心方面也有所進步,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艷歡,“談談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四個滲透”,《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