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
摘 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出《論語》,說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孔子提倡學思相結合,學以致用,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大體相同。但當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時,我們卻發現很多學生不會學,更缺少思,也自然很難以實現學有所得。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自然會引發我們對“語文課應帶給學生什么”的思考。
關鍵詞:效率;目標;重點;教學設計;知識;豐富;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03-0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出《論語》,說的是學與思的關系。孔子提倡學思相結合,學以致用,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大體相同。但當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時,我們卻發現很多學生不會學,更缺少思,也自然很難以實現學有所得。如何改變這種現狀?自然會引發我們對“語文課應帶給學生什么”的思考,筆者的淺思如下:
一、語文課首先應體現人文性而不是直奔考試
新課程標準對新的語文課的指向是要具有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化的特點,把人文性放在了第一位。我認為這正是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本質的區別。傳統教學是只管知識不管人,把人當成了盛知識的容器,這是由傳統教學的思維方式決定的。而新課程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以人為本設計教學,以人為本組織教學,以人為本落實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在過程與方法中學習知識,形成能力。實現情感、志度的轉變和價值觀的形成,實現人的全面成長。這與我們想要的考試成績并不矛盾,但我們直奔考試忽略了人文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然會受到打擊,定會“雞飛蛋打”,什么都得不到。以課文《田忌賽馬》為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我們簡單確定為:1、體味感情;2、品味語言。看似簡單其實我們都能感到與傳統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確定的本質區別,即我們是從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的角度,注意到有感情是人的第一特征,所以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第一需要,讓學生“體味感情”,并在“體味感情”的基礎上“品味語言”。如果這兩點做到了,那么新的字詞、排比、修辭以及文章的結構、寫作特色也自然裝在了學生心中,而且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因為觸動人的感情的東西是有很強的沖擊力的。
二、語文課要注重實踐性,體現知識好用而非系統性
傳統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字、詞、句、段、篇、語法,邏輯、修辭都要成系統,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新課程強調語文知識的實踐性,強調好用,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對學習有用的體驗性。而且只有學生有了體驗性,才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才能形成繼續學習的動力,使后續學習的動力越來越足,也才能越學越愛學,越會學,越學越好。還是以課文《田忌賽馬》為例,教學中我們不再按照傳統的程序去分析解讀課文,而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只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比賽了幾次?田忌賽馬為什么卻些孫臏了?”在文中賽馬四次,仔細體會每一次出現分別表達了怎樣的一個情況?去讀課文,不講很多的道理和這樣寫的好處,而是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體會作者通過這樣的語言實踐帶來的表達效果。只有具體才能深入,面面俱到則面面不到過去我們是深有體會的。
三、語文課應與生命同行
人文性把人看成活生生的人,而非工具或容器;實踐性注重了人的內心的體驗、感悟與感動,這是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才能煥發出生命的生機,實現生命的成長。而構成課堂的不只是人的生命,還有文章的生命。不管是古文還是現代文,不管是中國的文章還是外國的文章,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作者帶著生命的激情用有生命的文字書寫成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尊重人的生命,同時也要尊重文章的生命,乃至文字的生命。傳統教學的做法是把一篇好好的文章肢解開來,從字詞入手、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析段意,歸納中心思想一路分析下來,破壞了文章的生命,自然也難以喚起人的生命的呼應。缺少了對人的生命的尊重,破壞了文章的生命,也就消滅了課堂的生命,教學就難以進行。所有的目標都會被擱置,所有的努力也都會很茫然,很沒價值。生命才是語文課堂的動力,語文課只有做到與生命同行,才會有活力有生機,才能實現師生的生命在語文的學習中共成長。
還是以七年級課文《安塞腰鼓》為例,當我們通過播放視頻,指導學生真情朗讀等措施把學生帶入到作者用心、用情所書寫的西北黃土高原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的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但是:看!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激烈而充滿生命律動的情景之中,使之與學生年輕的生命律動共舞,想不讓學生在感動中學習、想不讓課堂充滿生機都難!
從生活出發,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們才能理解新課程標準理念的精神實質,也才能認識到摒棄傳統教法實施新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語文課上成全新的語文課,真正承擔起并力爭較好實現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