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所有數學教學的起點,也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數學是培養人才不可缺少的科目。21世紀需要的是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高度責任意識的一代新人,這一點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也明確指出,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對此,教師就應該積極的做好準備。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合理運用教材 ,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效率。下面是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思維;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57-01
數學是生活中常用的一門學科,它對人們的空間想象、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提高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正是培養這些能力的關鍵階段。數學知識的傳播途徑有很多很多,其中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傳播的最為明顯,也最有效。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應該把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當成重中之重。根據多年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想象力、對數字不敏感、感覺數學學科復雜而導致畏懼心理的困難現象。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許多教師均開始針對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尋找方法。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在正確認識誤區的同時也初步形成了系統的方法和策略。下面來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加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面窄,加上對一些學科有盲目的崇拜心理,所以偏科現象極為嚴重。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我們還得多從學生的興趣上下功夫。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動力及源泉,有趣的練習是培養學生解題的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新性的好方法,老師在上課時必須加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比如,如在一次課堂練習中,我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小愛有一些蘋果,送給小婭一半,送給小紅一半的一半,自己還剩下5個,小愛原來有多少個蘋果?”學生思維活躍地思考著,交流著,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發現的學習氣氛。過了片刻,有的學生這樣做:5×4=20(個),我及時表揚了他們,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思考著。有的學生這樣做:5+5+5+5=20(個),我也給予肯定。有的學生又是這樣做:10+10=20(個)等……,方法很多。學生們的思維得以開拓,興趣得以培養,并且方法是多樣化。因此在這樣的練習中,要鼓勵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新穎、獨特,興趣更加濃厚。設計這樣的練習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學習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如例:完成下列計算:1﹢2﹢3﹢4﹦?1﹢2﹢3﹢4﹢5﹦?1﹢2﹢3﹢4﹢5﹢6﹢…﹢100﹦?……根據計算結果,探索規律,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思考,從上面這些式子中你能發現什么?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歸納、提出猜想的過程。教學中,不要僅注意學生是否找到規律,更應注意學生是否進行思考和探索。如:“調查本校學生課外活動的情況”面對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學生必須積極的交流和配合才能完成,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地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數據,接著的問題是就是考慮“可以調查哪些呢”?對此,不同學生會有有很多不同想法,大家在會一起交流后才去調查,最后才是總結。上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課后積極組織學生交流學習,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團隊精神的同時還能潛意識的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引導學生動手去做
數學是一門要求動手、動腦全方面結合的學科,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應多提倡學生在做中想、想中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例如,十二冊《比例尺》,傳統的“講授—接受式”教學方式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這樣做:課前布置學生測量學校籃球場(或教室)的長和寬,課中讓學生匯報測量的結果,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測量的數據在紙上畫出籃球場(或教室)的平面圖,并標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然后讓學生算一算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的值,由此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表示方式,進而運用比例尺進行有關計算。在《圖形與變換》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先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在讓學生動手去做一些模型,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觀察是如何變換的。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這些教學方式都在引導學生動手去做,符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 ,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結語:以上是 筆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看法及建議,在此供大家交流學習。小學數學課堂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東西甚多!作為教師,我們應深挖教材、研讀教材、活用教材,掌握課本中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開心。
參考文獻:
[1] 游建華.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08..
[2] 李亦菲.小學數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