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珍
摘 要:本文以給留守兒童布置作業為例,針對留守兒童的作業現狀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主要包括:尊重差異,讓作業富有層次性;發揮特長,讓作業變得更有趣;展示自我,放飛學生個性;培養自主,讓作業富有生活化。
關鍵詞:留守兒童;尊重差異;發揮特長;展示自我;培養自主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60-01
我校是農民工子弟學校,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而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啟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兒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長期分離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體由父母變成了其他撫養者,其中絕大多數是祖輩,還有一部分是其他的親戚,因此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的缺失,家庭輔導更談不上,因而,家庭作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和考驗,許多孩子都無法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就算勉強完成,作業的質量也不高。而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家庭作業又是課堂教學很重要的補充,是鞏固課堂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因此,為了讓留守兒童也能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了以下的幾點措施,使這些留守兒童也愛上了作業。
一、尊重差異,讓作業富有層次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币驗槊總€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布置作業不求一體化,要體現不同的層次。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學困生”樂學、易學,另一方面也解決了他們“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的學生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煉,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在學習活動中,沒有差生,只有差異,作為教師的我充分尊重差異,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幫助不同能力的學生,通過不同作業的訓練引導他們吸取、探究知識,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能獲得最優的發展。
二、發揮特長,讓作業變得更有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嵺`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能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去完成作業;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評價,能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并期待著下一次作業。這樣的作業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非常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結合本班學生普遍愛好繪畫的特點,讓他們給自己的作業畫上插圖。也就是讓他們在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之后,允許他們在作業的空白處畫上小插圖,并可以涂上顏色。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極大地激發起來了!作業整體就也變得更為美觀,作業也變得美麗起來,一份份作業就變成了一件件色彩繽紛的藝術品,孩子們寫得高興,我批改得開心。
三、展示自我,放飛學生個性
為了培養學生的榮譽感,放飛學生的個性,學生的作業交上來批改后,開始幾次由我選出幾篇書寫工整,準確率高,插圖精美的作業,在學習園地里展出;然后我把權利下放給學生,把學生分成幾個評審小組,由他們自己輪流來挑選出他們認為當天準確率高,插圖精美的作業來進行展出,并每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給優勝者發些小獎品,以致鼓勵。那些能參加作業展出的同學和獲獎的同學,別提有多高興了。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學生作業的興趣,學生為了讓自己的作業能夠展出,能夠參加評比,每次都會非常認真地完成作業和畫小插圖,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在畫小插圖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過幾年的實驗下來,我發現,學生不僅喜歡去完成這樣的作業,達到了布置作業的目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也培養了學生細致耐心的好習慣,讓學科間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四、培養自主,讓作業富有生活化
《語文課標》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聯系,課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建立開放型教學結構,架起語文學習和生活之間的橋梁顯得迫在眉睫。我校的的學生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但是因為受到長輩們的溺愛,所以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交際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實際中,我有目的地精心安排一些作業內容,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為了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結合學校舉行的“感恩勵志”教育活動,讓學生在主題隊會上談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情,并要求學生每天至少對老師或家長說一句感恩的話。利用“母親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上一首歌,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寫一首小詩或做一張賀卡獻給媽媽。教師節,讓學生了解教師節的來歷,自制一張賀卡,寫一句深情的問候語等等,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增強了尊敬老師,愛戴老師的感情?!爸仃柟潯?,讓學生陪家里的老人過節,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關心他人,尊敬長輩。
總之,設計個性化作業的目的必須徹底揭去作業設計的“老面孔”,以提高作業的價值。我們應該多設計一些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放飛個性,喜歡做作業,讓作業變得越來越美麗,從而實現布置作業的目的: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小學語文課型與教學模式研究》
[3] 《小學語文課程理念與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