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仁胡很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有別于普通高校學生的特殊性,并闡述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實踐性。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注意教育內容的針對性、教育手段的務實性和教育途徑的實踐性,尊重學生的格,以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為根本目的,不斷加強對高職學生思想規律和成長規律的認識,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91-01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一個特殊組成部分,受中國歷來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社會、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對高職院校存在一定偏見和誤解,加上高職院校大都是??圃盒#瑢W生就業壓力大,且生員大都來自農村,經濟條件差等幾方面的原因,使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問題突出。
近年來,國家在高等職業教育是否加大了支持力度。于此同時,高職教育的迅速健康發展也為優化人才結構、推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手段、途徑等方面就應注重針對性、創新性和實踐性,以確保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有效。
一、提高對高職學生特殊性的認識
1、生源結構方面的特殊性
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顯得更為復雜。大部分高職院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職業中專的畢業生,這部分生源占大多數。他們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心理落差比較大,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學習態度有待端正。此外,尚有部分高職院校招收初中起點的五年制學生,他們在校期間,相當與高中畢業生而言,心理上較為自卑。
2、培養層次方面的特殊性
大學生畢業就業選擇愈來愈多樣性和多元化,也逐漸被大學生所認可。面對多種復雜問題,高職學生無可奈何,甚至自暴自棄的現象。面對這種問題,必須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也給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培養目標和過程方面的特殊性
在教學方面,高職院校需要突出實踐環節,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實踐性,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努力實現知性結合。
二、切實開展好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調整教育內容
高職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在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可從如下三個角度調整教育內容:
1、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差異化教育內容。這里說的層次不同,主要是針對從初中起點的學生,在他們的一二年級應注重他們法制意識、安全意識、道德意識等方面的教育。當他們進入三年級后,可與高中起點的學生進行內容相同的教育。
2、教育內容要貼合高職學生思想實際。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區別于本科學生,要注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擺脫自卑感,相信通過高職教育也能成才,并能夠利用其所學技能為經濟建設服務。
3、教育內容側重職業道德。善動手、會操作、知原理是高職學生參加就業競爭的優勢,他們畢業后更多會在生產管理一線工作。這些工作崗位要求他們能夠用得上、留得住,能吃苦、講奉獻。因而,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育手段的務實性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因高職學生的自卑感較強,在很多時候抱著一種“破罐子破摔”的觀念,被動學習,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可以通過活動、走訪、座談等方式與學生成為“平等的對話者”,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利用增設“十佳百星”、“技術能手”、“學業標兵”等獎項,引導學生主動的接受職業教育。
2、貫徹“學生工作無小事”的理念,為學生辦實事
教育工作者要貫徹“學生工作無小事”的理念,主動走進學生,了解他們關心的問題,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會有所變化。很多教師都能感到80后與90后的不同。這時,教育工作者積極主動的關注學生,無疑可以提高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要積極為學生解決實際的困難,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走近老師,從而使其樂于接受思想教育。
3、充分利用網絡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對青年學生的行為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可以利用網絡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三、教育途徑的實踐性
1、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經過多年的探索,高職院校已經摸索出校企結合教育教學模式,紛紛在校外建立實訓基地。實踐證明,企業的創新文化、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對培訓學院職業道德和縮短學生就業距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課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培訓學生的團隊意識、就更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高職院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培養政治合格、思想優秀、專業過硬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關系到學校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有著極為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6(11):2.
[2] (臺)饒達欽.高等技職教育培育高科技產業人才之策略[J].教育參考資料.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