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富有教育性的班級文化,合理、適度的人文制度,融洽的師生關系正是創建班級文化特色的重要條件。創建特色班級,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使班級文化真正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目的。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提升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關鍵詞:班級文化;人文制度;和諧氛圍
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因而小學的班級文化建設,必然要擺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上,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設計者和實施者,那么,廣辟蹊徑、切實有效地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特色校園文化就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讓教室成為心靈棲息的家園。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對班級環境的布置及對教室環境的要求,構造一種教育和學習的外部文化環境,能增添學生學習生活樂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培養鍛煉創新能力,增強班級向心力、凝聚力,激發學生愛班愛校的熱情。
教室的布置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班級環境布置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的過程中,讓學生做真正的設計者,布置時讓全體學生一起動手,剪的剪,畫的畫,貼的貼。在大家一起努力下,學習天地中的“成果展示欄”、“藝術天地”、“我愛我家”,班級四個角的布置:“圖書角”、“榮譽角”、“綠化角”、“班務角”都一一做了裝飾,成了教室里最亮麗的風景線。班級文化的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設計:
1. 注重學習園地的設計。在形式上注意與教育環境的和諧,力爭做到與創建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搭配,相互映襯,從內容上,每一版塊的設計更是注意對學生的影響,做到不流于形式。學習園地的內容從各個學科的學習到思想教育,從趣味知識到文體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使學習園地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并成為鍛煉學生能力的一個有效平臺。
2. 精心裝點教室。讓教室的面面墻壁都散發出孩子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氣息,創設極具人性化教室環境。在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開設一處班級評比欄,每周評出周明星,每月評出月明星,每一學期評選螢火少年。不斷激發學生的拼、比、學、幫、趕、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強圖書角的管理。給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情趣的書香班級,充分挖掘課外閱讀的資源,鼓勵學生捐獻書籍,充實班級圖書角,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系列讀書競賽活動:如“假期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開展了讀書作業展評、讀書交流會、課外知識大擂臺,每月評比“讀書之星”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的閱讀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教室的每一塊墻報、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是班級的“眼睛”。富有教育性的班級環境文化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溝通師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讓人文制度成為學生行為的引航燈
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良好班風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證。對于一個良好班級的形成,必須要有適合本班的切實可操作的制度。結合學校制定,讓每位孩子參與班級目標的確定、管理和評價。集思廣義,積極采用學生、家長的建議,首先確定班集體的口號、班訓、班規等,著力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級特色。
1.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班級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出相應的班級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級管理“以人為本”,重在引導,而不是強制性懲罰。如開展的“課評價積分表、一周積分表”,對學生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及紀律、衛生、學習等各方面評價,一個星期評定一次。總之制度嚴慈相濟,嚴的合理、適度。
2. 從己做起,落實班規。制度一經制定,就必須下功夫落實。落實是一本難念的經,我們首先從自己做起,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3. 分層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紀律松散,性格任性,他們不可能跟其他守紀的學生相提并論,對這部分學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區別對待,分層要求,分層推進,引導他們逐步遵守班規。
三、讓和諧人際文化伴隨學生成長
人際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通過人與人的交往,群體輿論的監督來實現的,班級人際環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的。
1. 師生之間關系和諧。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這就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教師,首先必須滿腔熱忱、真誠熱愛學生,并用這種愛去塑造孩子,把學生因被動教育轉化成主動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信賴的橋梁,使師生在感情和心理上產生協調和共鳴。
2. 學生之間的友愛。學生也是教學環境的主人,在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提倡同學之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學習上,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優劣之分,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也是重要因素。鼓勵、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幫互學,除了課堂上相互切磋外,課余時間要提倡彼此為師,相互激勵,為了搞好學習上的合作,根據自愿結合的原則,成立課余“學習互助”小組,相互質疑問難,答疑解惑,共同探討。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發揮優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學習上的轉化。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合作行為,促使學生普遍提高學習水平。真正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集體氛圍。
班級文化建設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只有用思考去預約教育的美麗,在不斷的實踐中創新,才能給孩子們多創設自主發展的空間,張揚他們的個性,在鮮活靈動的班級文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真正實現班級文化建設在育人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