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向紅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科,而小學數學處在一個實現學生數學思維方式逐步轉換的階段,它將具體的抽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考能力;思維方式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對學生數學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需要還不是很大,數學也是有一定活動性和趣味性的,在這個階段幫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方法,樹立學好數學并不困難的觀念,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以后加大難度的數學學習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學數學更應該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結合動手操作,從趣味中培養實踐能力
數學課程中對計算能力的要求顯然是強大的,但一味地計算顯然也是枯燥的,為了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全面發展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代數與幾何方面的簡單知識都有簡單的涉及,其中也含有許多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的趣味性課程。比如,一年級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讓學生進行看、摸、想、滾、比、分、搭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剛入學的學生在“玩”中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征。再如,六年級教學正方體的展開圖,這部分內容相對抽象,如果不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不容易將復雜的展開圖在頭腦里建立一定的表象,因此,課前就讓每個學生準備幾個紙做的正方體,并在六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前后、左右,課上先教給學生剪的方法,沿著棱剪,然后小組合作,看看展開后有多少種不同的形狀,哪些可以歸成同一類,學生不一定能把11種情況全部展示出來,但是自己動手以后,他們會看到,標著上下、前后、左右的這些面,相對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間一定只隔一個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間可以隔著一些面,這樣他們能清楚地知道,相對的面是完全隔開的。
二、方法多樣化,從口算練習培養數學思維的敏捷性
任何階段的數學學習都不能離開計算,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特別是小學時期培養好口算的能力,可以為以后學習的內容打下基礎。口算的教學也是多樣化的,教學中要注重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易掌握的計算方式學習。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后,鼓勵大家互相討論,講出自己計算的方式一起交流。比如,在計算18+24的時候,有的學生習慣先計算10+20=30,再計算8+4=12,最后得出30+12=42;有的學生習慣運用18+20=38,38+4=42的計算方式;有的學生習慣運用10+24=34,34+8=42的計算方式。相互交流下來,方便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算數方式。在乘除法及其他方面,這種交流方式同樣也起到很大作用。還可以舉行一些課堂口算搶答、計時速算等方式來練習學生口算速度,全方面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數感,讓學生全方面地了解數學
在學習數學時,擁有好的數感可以使學生學習數學時掌握清晰的分析思路,數學學習也就會變得簡單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創建情境、練習生活、構建平臺等方式幫助學生培養數感。比如,教師可以幫學生創建操場健身器材的場景設想,我們想象著數一下,我們的操場上有一個梅花樁、兩個單杠、三個雙杠……從而經歷了一個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再比如,教師提出0這個數字時,讓學生想象在哪里見到過,“刻度尺上”“溫度計上”“電話撥號鍵上”……同學們的答案五花八門,脫口而出,在這些回答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0可以表示溫度的分割,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電話號碼,引導學生對生活周邊的事物都能和數學產生聯系,加深數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
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從動手能力方面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練習口算增強學生能力,培養數感鍛煉思考思維,從而一步步地幫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掌握數學思維,做好具體抽象思維到邏輯抽象思維的良好過渡,對以后學習更深難度的數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趙冬臣.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話語特征及其啟示:以一節數學新授課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