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芳
摘 要:鄉土教育有利于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有處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鄉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感情;興趣
鄉土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家鄉教育、省情教育,包括風土人情、人文風俗、鄉土歷史等內容。鄉土歷史教學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了解家鄉歷史、進而樹立愛家鄉意識的一種途徑。
我們的大美青海,地域遼闊、山川壯麗、風俗淳樸、人民可愛;大美青海,歷史悠久、文化多元,人文和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鄉土教育在青海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愛祖國的感情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故鄉的感情開始的。”在教學中融入鄉土資源,可以把愛國斗爭講近了,把愛國人物講親了,使學生把愛國之情與戀鄉之情融為一體。如,在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可結合坐落在青海西寧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給學生進行講解,講到新中國的建設時,可結合坐落在海北金銀灘的原子城給學生介紹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發的背景等,從而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長久以來,青海在世人的眼中是一個蠻荒之地,落后、貧窮。學生對家鄉的歷史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學中實施鄉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講到中國古代文明時,可以給學生介紹大約3萬年前,三江源地區就有人類活動。小柴旦遺址、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被譽為“東方的龐貝古城”的喇家遺址等,展示著青海燦爛的古代文明,見證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久遠,激發學生熱愛故鄉的思想情感,為身在大美青海而感到驕傲。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鄉土史中所涉及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是他們最為熟悉的社會環境。教師可因勢利導,巧妙地穿插一些相關的地方史料,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述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時,特意引進青海西寧的演變史料,課堂內學生興趣盎然,求知欲體現得十分強烈,增強了歷史課堂教學的吸引力。
總之,鄉土歷史是在學生身邊發生、發展、演繹的,一塊磚石、一塊殘碑、一座建筑,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信息。家鄉輝煌的過去、燦爛的文化、名人的事跡是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民族靈魂的一個縮影,理應成為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思想情感的生動教材,歷史教師要對鄉土歷史展開積極研究,在研究中加深對鄉土歷史的理解和感悟,要積極開展和搞好鄉土教育,使鄉土教育這朵奇葩綻放異彩。
注:作者系青海師范大學2011級教育碩士。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