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玉才
摘 要: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結合傳統的課堂教學,整合優質的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變傳統中職教育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職業教育;課程整合
21世紀是高速的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校園里已經成為教師日常教學的主要工具,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越來越被推廣。可以說,搞好信息化教學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的升級。經過研究,中等職業學校要更好地開展現代信息化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基礎是資源建設
(一)完善校園網硬件平臺的搭建
現代信息教育系統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建了虛擬的教學空間。以資源庫為核心而構建的校園網平臺,為教師提供優質的備課工具、教學演播環境、教學評估機制和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環境,使師生更樂意、更積極地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活動。完善校園網硬件平臺,對教師來說,就是要有效地支持備課、上課,利用電子公告板批改作業;對學生來說,就是要能夠編寫和發送電子郵件,參與網上專題討論、網上投票,利用電子公告板提交作業,甚至利用像QQ一樣的軟件進行通訊;師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組織、編寫和利用多媒體信息。
(二)充分吸收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廣泛應用,僅憑一本平面紙質教材以及一張CAI光盤的舊模式,越來越不能勝任當今的教學活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多種多媒體素材、軟件以及多媒體平臺有機整合,形成立體化、網絡化、精品化的教學資源庫。所有圖、文、聲、影、像等信息元素都置于同一個數字平臺上,被瀏覽、使用、共享、下載、上傳,中等以上的教學軟件之間建立超級鏈接,選材內容豐富、樣式新穎、時代感強、更新快捷。這使學科教學中難以理解、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直觀,實現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可實現的效果。同時,網上課件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外輔導,使學習工具和學習環境更加多樣化,使信息傳播從單向走向雙向,從而實現了交互教學貫穿師生、貫穿課內外。
二、核心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為了優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學科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所謂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影響著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一)整合學科特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要注重課程的學科特點。比如,車工是實踐性的學科,在信息技術與車工整合時,就要考慮到虛擬場景的建設,以此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認知、解決問題。
(二)整合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的學習形態,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注重整合教學過程。在整合教學過程中,我們所注重的不光是什么時候使用網絡,什么時候使用電腦,更注重的是用網絡干什么,用電腦干什么,就是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去收集、分析、處理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探索知識的目的。
三、重點是加強教師培訓
師資培訓,作為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決定著學校未來發展的高度。學校全體教師信息技術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應用效率和應用水平,相關單位理應根據教師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方向進行分層次培訓。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課余時間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資源應用與課程整合培訓班,結合實際制定科學而合理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教學的獎懲制度,以此來推動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作為主導者,應該成為整個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的核心。只要各門學科的教師信息化了,整個教師隊伍就信息化了;只要教師隊伍信息化了,教育就信息化了。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應該成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方面。
四、關鍵是現代信息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融合
盡管先進的信息化教學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組成要素,但是誰也不敢肯定它一定可以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優劣,相互沖擊,但是從當前形勢看,兩種教學模式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并且逐步趨向融合發展。學生的道德、行為規范和學科知識教育,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完成,不僅能方便組織和實施,而且有效;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基本維持原樣,考試分數依然成為社會評價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在人們心目中占據著很高的地位。
總體而言,現代信息化教學,理論和技術的準備都不夠成熟,沒有脫離對傳統教學的模仿和復制,在我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學校應該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優勢互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運卓.論網絡信息化教學環境與用戶信息素質的培養[J].圖書館論壇,2004(03):41-43.
[2]劉俊紅.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對教學改革的意義[OL].石家莊學院校報,2009-03-05.
[3]任亞方.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61-6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