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瓊
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早已過時,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徹底改變觀念才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適應數學課程,能夠很好地自主學習,能夠對數學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教師要讓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從而達到主動去學習鉆研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去很好地掌握數學。要著重強調從學生自我的生活經驗出
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們能夠很好地達到自主學習,不斷自我進行學習的探索,始終都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問題。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定的選擇性,并且自己也在不斷的建立起一個自我的知識體系。在不斷強調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時,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在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基礎上,讓師生之間不斷進行交流合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自我理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如將如何學習知識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教師備課是重要的第一環(huán)節(jié)
在新授勾股定理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他們需要一些輕松且有趣的極端信息,來勾起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于是我翻閱資料,了解了勾股定理的文化和歷史,先給學生講述在那個科技通訊都不發(fā)達的年代,勾股定理是當時民族和文明最早發(fā)現的定理之一,這么多年過去了,風采魅力依舊。讓學生感受勾股定理是古往今來無數的數學家們探索出來的藝術品,是非常值得期待和學習的。在學生這種渴望的態(tài)度下,再介紹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要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體性,就要知道學生腦子里想的是什么。同一個問題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也許就有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思維,我們對每一種思維都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去分析每一種思維的合理性,備課的難度更大。為了使自己在課堂上不至于搞得手忙腳亂,不至于被學生問倒,我們在備課時盡量把每個問題都想得足夠充分,所以要去查閱大量的資料。俗話說得好:“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的有效學習是建立在教師的有效備課基礎上的,教師備課備得充分,學生學習就學得輕松,越學越有興趣,反之則不然。教師們不僅要將這一節(jié)需要講的內容備好課,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導學生了解其中的方法和技巧。
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在傳授知識的課程上一定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
張老師家里有一塊圓形的鏡子,特別漂亮,她特別的喜歡,但是有一天打掃房間的時候,不小心摔在地上,破了,張老師非常心疼,想重新配制一塊和原來一樣大小的鏡面,但是卻只撿到了一小塊的碎片,她很為難,不知道該怎么辦?你們想幫助她嗎?(學生們紛紛都很熱情積極地說想)看到同學們這么熱心,老師很開心,那么我們今天就學習“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學完之后,你們就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了。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們能夠很好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很好地掌握知識。問題情境不僅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還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zhàn)性,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問題,也能通過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達到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望。
三、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樣是很重要的
在教學中,曾遇到這樣一道題,用一個平面區(qū)截正方體,截面會使什么形狀呢?這是個一題多解的問題,第一次講授的時候,事先布置了讓學生預習,上課時就在黑板上畫了幾個正方體,然后用一個平面從不同的位置截,但是因為圖形抽象,學生的想象力又不夠,他們中很多人都沒辦法看懂,也想象不出截面的形狀,雖然我很認真地講解,但是還是不能消除學生眼神中的迷茫和疑惑,一節(jié)課就這樣遺憾地收場了。課后我認真地反思,中午在家做飯切菜的時候,我受到了啟發(fā)。于是,再給另外一個班級上課之前,我將學生先分成小組,然后讓他們在課下找各種瓜果切成正方體帶到教室來,課堂上,我讓學生們分組進行動手和嘗試,每次,一有學生切出新花樣,好多學生都會湊過去看,討論,詢問是怎么切出來的,然后自己動手創(chuàng)新的心氣就更高了,當時有好多沒有準備的學生,也有了興致,拿著自己的橡皮來切。看到學生這么高的學習興致,我很開心。等到結束了,我就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總結發(fā)言,問題也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之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任何學術探究也好,還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好,都是人與人之間共同合作進行。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相互的交流,理解他人,欣賞他人。但是首先一定明確提出的問題是否需要學生合作,有的是需要學生獨立去完成,就沒有必要進行合作。有的學生單獨無法解決的問題,則就需要學生一起進行溝通交流,學生之間做到最大限度地互相彌補,才是最有價值的合作。這樣不僅讓學生們更加具備團結精神,感受到集體的力量。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地將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都很好的教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吸收了數學知識和了解知識的同時去很好地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師生都要做到多準備、多思考、多交流、多合作,才能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謝照輝.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09).
[2]姜玉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26).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天等縣民族中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