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文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金鑰匙。
關鍵詞:興趣;情境;創新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無論怎么改,其核心內容都是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其中,即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只有學生的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才是高效率的課堂,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怎樣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針對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愉悅中學習,在情境中發現問題,然后在師生和諧的交流中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求1+2+3+…+n的值這一題目時,可先設置情境,講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10歲時,老師出了這樣一題,求1+2+…+100的和,同學們都求出了結果是5050,而高斯沒有動筆,只用了極短的時間就求出了結果。講到這里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小高斯是怎樣算出來的嗎?”而這一故事大多數學生都聽過,知道是首尾相加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解決以下兩題:(1)1+2+3+…+1000的值,(2)1+2+3+…+10001的值。學生做完之后,教師問這兩題有何不同,引導學生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加數的個數不同,一個是偶數個,而另一個是奇數個,然后教師再提問:求1+2+…+n的和怎樣做呢?學生會提出分奇、偶兩種情況。
教師再啟發學生:如果設s=1+2+3+…n,則n+…+2+1=s,即s=n+(n-1)+…+2+1,把兩式對項相加,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通過計算會發現,2s=■,進一步引導出2s=n(n+1),最后得出s=■,即1+2+…+n=■。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會很容易掌握同類型問題的解決方法,對其進入高中后學習等差數也將起到奠基作用。
二、平等交流,保持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主五步”教學法的精髓,就是在教學方式上提倡學生的合作交流,即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教學內容上主張合適交流;在教學組織上強調交流機會的創設。數學教學的實質,就是數學信息的雙向交流的過程;數學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生對數學信息的選擇、獲取、加工、交流、反饋、存儲的過程。因此,數學的教與學,就是要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多動手。平等的交流、討論能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共鳴,長時間的引起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例如,在學習不等式的對稱性a-b>0<=>a>b,a-b=0<=>a=b,a-b<0<=>a
教師讓學生在天平的一邊放7個砝碼,另一邊放3個砝碼,并讓他們說出實驗結論(砝碼質量相同)。
學生:(學生動手)7顆砝碼比3個砝碼重,則有7>3。
教師:兩邊同時拿掉3個砝碼,用式子怎樣表示?得到什么結論。
學生:7-3>3-3,即有7-3>0。
教師:用兩樣的方法得出一些類似的式子,再總結這些式子有什么規律。
學生:(預習過的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共同規律是a-b>0<=>a>b。
教師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得出另外兩個結論。
a-b=0<=>a=b,a-b<0<=>a
教師再趁熱打鐵問:x+1與1誰大誰小?
學生結論:①x+1>1②x+1=1③x+1<1。
引導學生計算(x+1)-1,根據前面的結論,要比較x+1與1的大小,就要確定什么的值,讓學生思考,共同總結出正確結論:①x>0時,x+1>1②x=0時,x+1=1③x<0時,x+1<1。
在思考交流、討論中構建不等式性質的意義,增強思維的邏輯性,表達的條理性,激發學生的熱情,還要使學生保持參與討論交流的熱情,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創新,強化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并給予積極鼓勵,以此強化學生的參與興趣。其實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怎樣才能激發并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創新能力能使教師掌握更具有創新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
其次,要有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與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每一節課,教師都要創造適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
再次,開展創新教育活動,通過實際例子,鼓勵學生成才,開闊學生的視野,用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引導學生。同時注意訓練創新思維,變直接傳授為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充分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創新思維的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地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平等交流,讓學生保持積極參與的興趣,鼓勵創新,強化學生的參與興趣。這樣,學生就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 湖南省桑植縣橋自彎中學)
?誗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