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平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和資格考試。
中考是典型的資格考試,給予初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以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的機會。會學習不會考試的學習者往往要敗給會學習又會考試的學習者,因為前者不能在考場上淋漓盡致地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水平。在學生中考這一高度濃縮的時間段,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不再是一個人會不會學習,而是會不會考試。可見會不會考試,或者說有沒有合理的考試策略對考試的結果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下面是我在多年教學中對考試策略的一點拙見,和大家分享。
一、合理的心理預期助你成功第一步
考試的心理預期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對考試結果的一個預期,或者說打算考多少分。合理的心理預期,是建立在對自己認真分析、實事求是評價的基礎上的一個期望值。比如說你平時數學考試的成績一般在70分,經過你一段時間的努力,將自己的心理預期定位在75分是比較合理的;但如果定位在90分,沒有極為特殊的情況,是不可取的、不合理的。
對自己每科心理期望值應建立在對以前學習情況的客觀分析上,可以參考教師的觀點,也可以選擇某位學生作為自己的參照物來確定。合理的心理預期對于樹立信心至關重要,假使你每次都你能達到或接近自己的期望值,你對自己的評價會朝著積極的一面發展,久而久之,你便可以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自信正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態度,我們建立了自信,思想上也變得樂觀、豁達,從而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美好了。
二、前一次考試的客觀分析奠定成功基礎
合理的心理預期是建立在客觀的分析之上(具體見附表),每一次考完試,拿到試卷,學生往往最關心的是分數,我認為最關鍵其實是對做錯題目的分析。一個題目做錯了,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題目沒有看清楚,審錯題了”“計算失誤了”“一時疏忽寫錯了”等等。這些不必要的錯誤每次造成的總分差距不容小視。以中考為例,河北省中考分為5大科,假使每一科這樣的失誤有5分,五科加起來就有25分,兩個多10分檔會增加多少人呢?其實對很多學生來說每科失誤遠不止5分,那么總體情況就更嚴重了。對這部分錯題的分析,是我們找到提分點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有很多題本來就是不會做的,這樣的丟分不可惜,因為本來就不會。
有了客觀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比較合理地確定下一次考試的預期值了,同時我們根據對失誤的分析,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注意,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計算習慣,不但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們的成績,還可以使我們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受益。
三、正確的考試策略助你金榜題名
1.排除干擾,忘他獨我
一個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抗干擾能力就是一項。在考試的時候,一定不要關注別人,不管是監考老師還是其他考生,這時候不需要參照物,因為他們不能給你的考試帶來任何的益處。例如有的學生喜歡關注旁邊的學生答卷速度,試想別人的答題速度快了,你心里不緊張嗎?別人的答題速度慢了,你會竊喜嗎?不論是緊張還是竊喜,都會對你產生影響,要么自卑,要么驕傲,不利于你自己的考試。所以,在考試的時候我們要忘記他人的存在,專心關注自己的答題情況,這就是我說的“忘他獨我”。
2.大膽放棄,“慢細”得分
學生每次考試都想自己的分數越高越好,這本來沒錯,但是如果把分數越高越好理解為,做題越多越好,而超出自己能力的時候就不是好事了。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能得滿分的學生總是少數,這部分學生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出眾的解題能力。在拿到試卷之前應該有所思想準備,放棄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好處有兩點:一是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二是為自己能答對的題目爭取更多的時間,這叫“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這句話在考試的時候也適用,關鍵是理解對怎么慢。我說的“慢”指的是審題慢,審清題是做對題的基礎,由于自己制造的緊張空氣使得審題出錯,在考試中很常見。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慢慢審題,找準關鍵詞,準確理解題目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我說的“慢”還指書寫慢,書寫慢可以保證書寫的準確程度和規范的格式,這一點也很重要。學生由于著急抄錯了數、寫錯了字造成丟掉不該丟到的分數。另外,動作的慢可以輔助控制自己緊張的情緒,例如跟著DJ跳舞會使你精神亢奮,有時會顯得毛毛躁躁,而和著舒緩的音樂跳舞會使你心情平靜、狀態穩定。
3.三遍答卷,先守后攻
答卷的時候,學生不要按照順序從頭答到尾,這樣的答題策略沒有一點益處。這樣的答卷方式,有以下弊端:一是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匆忙確定答案;二是遇到難的問題,無端消耗時間。對于拿不準的問題,我的感受是一旦書寫了答案,之后再怎么檢查都會保持第一次的思路,如果錯了就無從改正了,這可以叫“先入為主”。對于難題,極有可能你根本就做不出來,在這樣的題目花費時間就等于浪費時間。所以我主張“三遍答卷”。
第一遍答卷時,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肯定能得分的題目。當這部分題目做的沒問題了,再開始第二遍答題,這叫“先守后攻”;第二遍答題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拿不準的題目,處理這部分題目時,一定要做到“慢細得分”。第三遍答題,就是做難題。對于難題,我們應該講究策略,爭取得分。講究策略是指,難題中也有比較容易的部分,比如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這兩條線的位置關系是什么”等等,不需要說明理由,只需要進行判斷的,我們一定要做,這就是爭取等分。
四、“考試后”策略為你搭建進步之路
每次考試結束后,我們一定要回顧一下前面的做法,基于結果對自己的考試進行認真的評判,客觀分析考試中出現的失誤、復習中的失誤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失誤,以便為今后的學習和考試做好準備。久而久之,你就會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最終成長為會學習,能考試的學生。
合理的中考考試策略,能夠使你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發揮出自己最高的水平,在某些重要的考試中往往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當然,我們應正確地認識考試策略,考試策略不是不勞而獲,不是投機,更不是法寶,它是你勤奮學習之后的一個助推器,沒有勤奮的努力、不屈的拼搏,考試策略將一無用處。另外,考試策略并不是你在知道之后就會起作用的,它需要不停地使用、修正,在適合自己的特點時,才能發揮出最佳的作用。
附表:試卷分析與策略
■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北校)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