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能益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漸漸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時代背景下,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對廣大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媒體技術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特別是對初中科學的生物部分的教學更為明顯。
關鍵詞:多媒體;生物課堂;培養能力
多媒體技術漸漸走進了學校,這對于傳統的教育來說,無疑是一次激烈的沖擊和深刻的革命,因此初中科學教師也該更新觀念,注重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不僅使教學視聽化、形象化,而且使課堂的直觀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活化”了教材,所以備受廣大教師的歡迎。但我們認為,只有將傳統教學媒體中合理、優秀的部分與多媒體技術進行優化組合,才能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整體效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堂課有好的開始,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在生動、活潑中進行,才能使學生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要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就應當創設好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本節課所要學習內容的情境當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巧用媒體激發興趣”這一環節,教師巧妙運用電教媒體,采用故事式、游戲式、猜謎式等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志狀態;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為學習新知識起到鋪墊作用。
例如,學習“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知識點時,可能暫時無法在學生面前進行實驗的演示。但是,可以在課前預備好關于該項實驗的視頻短片,課堂開始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出給學生觀看。通過生動形象而直觀的形式,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更加輕松了些。
二、展現現代教育技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維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首先,教師所提供的資源應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因為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在資源的形式上,有的學生喜歡看PPT的文稿,有的學生喜歡看視頻的文稿,有的學生喜歡看純文字的文稿。其次,教師所提供的資源還應該在內容上滿足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需要。因為學生的學習差異性顯著,有的學生可能喜歡看一些有提高性能的內容;有的學生喜歡看一些和教師講課內容一致的內容等。再次,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教師不能將盡可能“全面”的資源堆砌在一起,要進行適當的分類。如按文件類型可分為PPT資源、視頻資源、Swf資源、doc文本;按難易程度分易、中、難。
例如,生理學科的特點是細微、動態、抽象,如人體的細胞、血液的流動和尿的生成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過去我在講血液循環時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重點,但缺點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應用多媒體軟件來顯示這一生理過程,既能真實、藝術地再現心臟的結構和血液流動的動態過程,也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在顯示之前可設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心室收縮時,心房處于什么狀態?血液為什么沒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縮時心室處于什么狀態?另外,教師可先出示模型,使學生對心臟的形態、大小,各部分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心臟剖面圖,對四個心腔和瓣膜進行強化,什么血管與四個心腔相連,分別用紅色和藍色顯示血液的流動方向,說明心臟是血液的流動的動力器官,使學生進一步懂得心臟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識過程中,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用這種教學方式,85%的學生都能用繪圖的方式畫出血流的方向,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掌握這部分內容。
三、利用多媒體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計算機的應用,Internet網的出現,讓世界變小了,也使人的知識面變大了,一方面老師可以通過這些高科技手段獲得大量新知識,另一面可以把它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小課堂變小。有了Internet網以后,網上浩瀚的知識為我們的學習與教學帶來非常多的便利。例如,“節肢動物們”的教學,在講了書本的蝗蟲以后,我們可以就這個動物界最大綱“昆蟲綱”作進一步的介紹,可以用“科普網”“廣東蝴蝶”等網站,集中介紹了蝴蝶資源及有關蝴蝶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對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另外在生物的許多實踐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擬實驗變得很實用了,我們可以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現植物的生根發芽的生理過程,模擬解剖動物、人體……。例如,在教“植物的水分代謝”這節課時,我也是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把半透膜兩邊水分子的運動演示出來,一邊是升高了液面,一邊是半透膜兩邊的水分子的運動狀況,看完后同學們自己就得出結論:半透膜兩邊的水分子都在運動,只是單位時間內從高濃度一邊向低濃度一邊運動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內的液面會上升,這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這樣就可以充分展現現代教育技術的魅力,不但可以變枯燥的理論分析為真正的“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的力得到提高。
總之,多媒體運用了視、聽并用的記憶效果,在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學習材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優化了我們教學結構,使我們的生物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將為培養我們的科學科技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楊梓文.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的探討[J].化學教學,2007(7).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中學)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