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競爭日益強烈,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一些消極因素的誤導使個別教師的心理出現了誤區,例如:復雜的社會環境,使教師自尊心蒙上陰影;現實生活中優越的物質誘惑力;部分教師片面的育人觀念,使其迫切渴望成才的心理難以實現。當文明程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時,教師作為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樞紐,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其光榮的歷史使命和崇高的職業選擇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的知識
常言道:“育人之道、以德為本。”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認為:
一、始終不渝的育人忠心
所謂“育人忠心”不是空洞玄虛的,而是具有其內涵的,它是對黨的教育事業的追求與熱愛,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奉獻,是愛崗敬業終生無悔,更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式下,更新觀念,順應潮流。不管處于怎樣的環境,面對怎樣的學生,擔負怎樣的教育任務,都要永不動搖地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將一顆熾熱的育人忠心奉獻給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
二、點石成金的人格愛心
作為教師,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品質。把愛獻給學生,心中有學生,無論是成績優異,還是頭腦愚鈍,都要一視同仁。把愛無私地傾注到每個學生的心里,真正做到教師眼里無差生。教師要學會欣賞、善于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心靈溝通與理解、一種愛的表露,可以使學生具有一種成就感,可以起到點石成金或錦上添花的教育效果,愛心是教師的人格核心,是做好學生工作的精神動力。
三、持之以恒的創新信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創新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探索,不斷突破,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新認識。教育創新要持之以恒,不斷更新觀念,具有實際的教育創新能力,不為陳舊所束,不為成法所縛,不斷推陳出新。教育的創新首先在于構建科學的教育發展觀,這就需要構建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型教育觀。這就需要我們表達開拓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是實踐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被引導的對象,教師的道德創新就在于通過正確、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實踐其思想信念、人生目標和道德理想。對學生的引導教育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樣,在教育實踐中,才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學校)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