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德英
摘 要: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另外,教師要教會學生積累,讓學生從閱讀中學寫作,并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具體的作文指導,讓學生不斷提高作文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已經引起了師生的重視。但是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針對不同作文能力的學生對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讓學生能夠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作文能力能夠逐步得到提升。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生到了初中,作文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有些學生樂于表達,善于習作,對于教師布置的每一項作文任務都能保質保量完成,不但如此,有些學生還善于隨時記錄下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在不斷的自我作文訓練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但是與此相對應的是,有些學生對作文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他們害怕作文,甚至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文都不能順利完成,更不用說自己主動寫作了。針對本班同學的不同作文能力,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既要鼓勵作文能力強的學生加強作文訓練,又要激發作文能力差的學生的作文興趣,讓這些學生逐步克服畏難情緒,從而喜歡上習作。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第二課堂,將作文教學滲透到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寫作,還可以開展佳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優秀作文的寫作方法,從而能夠掌握作文提升的途徑。對于作文能力差的學生作文,教師要積極發現其閃光點,不斷鼓勵學生,強化學生的作文訓練。
二、教會學生積累,讓學生從閱讀中學寫作
一些學生感覺到作文很難,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平時積累的語言不夠,對生活也缺乏相應的觀察。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教師要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還要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寫作,讓學生大量閱讀,積極展開對生活的思考。作文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對于缺乏社會經驗以及生活閱歷甚淺的中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從生活中獲取實實在在的素材。對于不知道怎么觀察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富有特色的花草樹木、山水景觀,并引導他們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對自然萬物以及生活的觀察為自身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起習作來也就更容易找到想要表達的東西。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學生熟讀多背經典篇目,對于提高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摘抄,讓學生不斷汲取教材內的優秀篇目中的好詞佳句以及課外名家名作中的經典句子,甚至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名人名言、格言、典故等寫作素材。學生的積累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厚度,才能下筆成文,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
三、根據課程標準進行具體的作文指導
在語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對于不同年級段的學生的作文要求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不同學年段的作文要求對學生展開作文訓練,教師要結合每一個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以及每一單元的作文訓練重點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讓學生能夠使用本單元在閱讀教學中所學習到的作文方法進行作文訓練,在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文能力對不同層次的要求提出不同要求的作文訓練,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文訓練中提高作文能力。
總之,在初中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作文能力進行作文訓練,教師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作文層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喜歡上作文,并能積極主動進行作文訓練,不斷提高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薛曉云.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8).
(作者單位 湖南省慈利縣國太橋九年制學校)
?誗編輯 魏 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