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作業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作業的布置、批改與糾正是課堂教學至關重要的環節,深深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而課堂中的不同學生,總會有智力的差別,拿同一尺度要求所有的學生,肯定是不合理的。
新課標明確指出: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既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層次的作業與之相匹配,初中數學的分層作業既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又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一、作業不分層次布置的原因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由于學生個性成因復雜,學習能力差異大。所以,對不同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教育學角度來說,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則,它要求老師的作業的布置必須以人為本,力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獲得最佳的發展。又因新課改的重點之一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使教學最終達到“不教之境”。
二、作業分層次設計和實施
根據作業功能,可以將作業分為預習性作業、鞏固性作業、復習性作業、對比性作業、歸納性作業和創造性作業。布置作業要堅持開放性原則、綜合性原則、量力性原則、互動原則和少而精原則相結合的實效原則。
1.學生分層
根據教師對學生學業情況的了解,所有班級學生分成三個層次:成績最好的分為一組,成績中等的分一組,成績差的分一組。開始分層時,老師只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分層,不考慮其他因素,相對比較公平。當分組一段時間后,一些學生通過勤奮學習,不懈努力,在考試和作業中明顯進步,能夠達到高一級的要求時,就可以進入高一組,反之還可以降一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組前,一定要給學生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不能讓學生有自卑或消極心理,讓他們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軟性分層的好處是,使學生能夠在自愿的基礎之上,進行自主選擇,滿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處是容易造成惰性的學生養成更大的惰性。
2.作業分層
在布置作業時,按《課程標準》根據各層次學生學習水平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每天的作業為:基本作業、提高作業、超額作業,最低必須完成基本作業,然后根據自己的層次去完成提高和超額部分,為使最好的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可以不要求基本作業,這樣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學到了自己能夠學懂學會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促進了成績的普遍提升。
3.分層指導
分層后,要側重于學困生,以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和信心,對好學生要及時點撥,拓寬他們的思路,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4.分層批改
作業的批改必須認真,不同層次的作業,采取不同的批改方法。最低層必須全批全改,盡量達到全面批,中間層可以全批加點名作業批改,最高層可以采取部分批閱,其余同學的作業可以采用同學間互批的方式。
分層作業的實施,很麻煩,要求老師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尋找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他們的進步。但是,現在雖說在搞素質教育,但考試制度沒有變,在日益激烈的分數競爭下,分層作業很難實施到底,我在七年級、八年級實施過,但到了九年級不敢再實施了,因為學校要求“兩率”“均分”,這就使得最低一層的學生現在無法照顧到了,很是遺憾。
我相信,每個人需要的是不同的數學知識,一刀切的思想和作法終是會退出學習環境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分層作業會得到推廣和被認識的。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第二中學)
?誗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