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摘 要: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因此課堂上采用精心設置懸念、利用生活現象、注意講課藝術、巧妙的布置作業等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激活數學課堂。
關鍵詞:興趣;懸念;生活;藝術;巧妙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我們常常會見到許多學生看完電影、讀完小說后便能口若懸河地把故事情節、人物事件敘述得栩栩如生,但對數學概念、定理、法則、公式卻記不住,寫不出。這主要是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講,采用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激活數學課堂呢?
一、精心設置懸念,激發思維興趣
懸念就是懸起疑惑,促使學生時時注意,處處留神,尋覓答案,以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中如何精心設置懸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進入非知不可的境界,應是每個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認為設置懸念應貫穿于整個課堂。
新課的開頭開得如何,對上好整節課關系重大,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力、狀態等。為此,教師若能在每節課的開始精心設計一段導語,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會向磁鐵一樣吸住學生,使之產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撥動他們探求新知的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生機盎然的學習境界。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時,我對學生說:“學了這一節,不上樹可以測出樹高,不過河可以量出河寬。”簡短幾句話,激起學生強烈的愿望,急切地等待教師揭開“謎底”。同時還可以用數學史上的趣聞軼事設計導語。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先介紹阿基米德稱王冠的故事,然后請同學們想一想,阿基米德運用浮力原理巧妙地稱出王冠含金量的道理在哪呢?此時學生被這個新奇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方程組是如何列出的。由此可見,導語引起興趣,集中注意力的強大力量。這種導語無疑起到了組織教學的良好作用。巧妙的導語、懸念在講授新課中有精妙的多種功能,它設疑步障、畫龍點睛、逢水架橋,真不失為教師開啟新課、訓練學生思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把金鑰匙。
二、利用生活現象,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利用日常生活現象激發學生興趣,也會引起思索功效。比如,在教學八年級《四邊形》課題學習重心一節時,我就以學生經常“轉書”的動作切入,讓動作熟練的一兩個學生站起來當眾表演,其他學生觀察。學生頓時來了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觀察過程中,我提出問題:“書本為什么會平衡旋轉?從數學的角度看,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議論紛紛,興趣盎然,爭著說出自己的發現。有學生說:“書是矩形的。”有學生說:“手指支的位置是書本對角線的交點。”……我沒有過早表態,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比較、評價、分析平衡旋轉的原因。之后,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引入平衡點——重心,又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類似的現象。依次轉入線段、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任意多邊形的重心探究活動。學生學習勁頭十足,信心百倍,思維也活躍了,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再如,“點的軌跡”這一節,學生不易理解,往往學得模棱兩可,對此內容不感興趣。為此,我在講這節課時這樣引入:“每個晴天的晚上我們都可以看見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星星。它們看起來很小很小,猶如一個個小亮點。但真是那么小嗎?”生答:“不小,因為太遠了。”所以,我接著說:“對了,任何物體我們都可以看成一個點,不動的物體可以看作一個定點,運動的物體看作一個動點。”此時學生的大腦興奮了起來,從而積極動腦,在理解的基礎上記得牢固扎實。
除了用日常生活的現象引入新課外,也可舉些著名數學問題、名人佚事、具體的事例或學生感到驚奇的速算和判斷,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時還可以提出荒謬的結論,讓學生思考,尋找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注意講課藝術,激發聽課興趣
講課是一門藝術,不是一般的講話也不是朗讀文章,更不是談天說地,而是知識遷移、智能培養的過程,是邏輯表達和感染力的統一。這就要求教師用創造性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有效結合。講課方式也要根據不同內容而隨機應變,而不能一成不變,我們都知道干巴巴地重復記憶一個問題很困難,但是把它編成順口溜或口訣就很容易記住。因此,在教學公式、定義時不妨把它變成有趣的知識,巧記憶,巧安排。在教學一次函數圖象時,我和學生總結出“k在前,b在后,大大一二三,小小二三四,大小跟著一三四,小大連著四二一”。這樣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講課時不妨溶幽默于其中。在教學“三角函數正切”時,不少學生對90°的值記不準。于是我就這樣講:隨著角度逐漸趨于90°,正切值逐漸增大,角度無限趨近于90°,函數正切值無限增大,它成了一個百萬富翁。但當陶醉的富翁在前方一晃悠,函數值即刻躍進萬丈深淵,它從百萬債權者淪為百萬債務的窮光蛋。在這既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講解中,學生不知不覺已經掌握了正切值的變化規律及角的正切值。事實上,學生通過聯系自然規律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則由被動變為了主動。
總之,教無定法,一定的教學方法,總是從屬于一定的環境和條件,如果把教學看成一種無休止的勞動,那么我們就要想法把它變成一種積極的創造性勞動,激活數學課堂、創造數學奇跡。
(作者單位 河南省延津縣馬莊鄉原屯初級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