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跟忠+張靜
摘 要:兩個課型的配合實現了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精神,老師是學生認知道路上的“指引者”,而非“領路人”。
關鍵詞:“1121”;自學;教學模式;先學后教
“1121”的含義:
一個目的——在減輕學生不合理的過重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個原則——先學后教
兩種課型——自主課、互動課
一個載體——導學案
在這種課堂教學改革模式下我們設置了兩種課型——自主課和互動課。“1121”中的“2”就是指這兩種課型。我們所有的教學設計都要針對這兩種課型來組織,一個學習內容要用一節自主課和一節互動課兩個課時完成。學案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載體,也是互動課能否互動起來的載體。所有的教學必須在學生學習過的基礎上,根據學情設計,也就是:我們的教學必須遵守“先學后教”的原則。
在全面貫徹“1121”課堂教學模式以后,我摒棄了由原先一味“灌輸式”的教學,只注重學生分數的提高,逐漸轉變為注重提高學生思維發展、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全新教學方法。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學工作者,縱觀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可以說“1121”課堂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它將學生內在的驅動力充分發掘出來,使得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意識更強,勇于表達的意識逐步提高。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有些事情學生不會做、不敢做、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者是做不好,自覺不自覺地將所有的事情在備課時都事先安排好,由老師統一包辦,而忽視了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情,導致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而全新的教學方式的開展,尤其是兩種課型的運用,從根本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科學探索歷程中的“第一人”。這樣就使學生從內心產生學習的源動力。
自主課上,沒有了老師的滔滔不絕,沒有講臺下學生的厭倦的表情。有的是學生孜孜不倦探索的熱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不正是人們常說的“不要授之以魚,要授之以漁”的真實體現嗎?自主課本身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如何理解問題!我通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個問題學生做了很多遍,課上講了很多遍,學生還是不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僅僅是得到了“魚”,而并沒有得到“漁”。應當讓學生自己體會題目中的問題,自己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精神,而老師僅僅是學生認知道路上的“指引者”,而非“領路人”。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人問路時,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一種是直接領著問路者到達目的地,另一種是將具體的路線指給對方,讓他自己按照路線去尋找結果。第一種方法雖然可以直接找到目的地,但卻很有可能使得問路者下次來到這里時仍然迷路。而第二種方法雖然會使問路者在第一次到達目的地時比較困難,卻可以使他避免下次來到這里時再次迷路。
正如“1121”課堂教學模式的兩種課型的配合不僅實現了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且做到了當堂落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兩種課型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多項能力得到綜合提升,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讓學生明白了怎么學。這樣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就提高了對老師駕馭課堂能力的要求,但我感覺從另一方面講更是對老師的一種挑戰和機遇!
(作者單位 劉跟忠:山東省德州一中 張 靜:山東省德州實驗中學)
?誗編輯 李艷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