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成
摘 要: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任教農村中學,農村鄉鎮中學的教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到了初三,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相對受到冷落與忽視,很多學生都已放棄它。因此,安排組織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已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口語;互動;討論;扮演
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獲得必須通過對各種交際活動的參與才能得以實現。為學生創造以多種方式使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是課堂口語教學的主要意圖?,F在英語口語教學思想和方法已被許多教師認可并采用。理論上講,口語教學課堂,可以促進學生更廣泛地、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筆者根據英語課程標準,本著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原則,緊扣教材內容,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及時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隨著語言知識的不斷積累,訓練方式的逐步完善,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本文就從靈活運用和合理開發教材資源的角度出發,具體介紹提高初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幾種方法。
一、利用對話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對話”是練習口頭表達技能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操練、聽、讀之后通過說的活動鞏固聽、讀的內容,實現聽力理解和閱讀向口頭表達的轉化,以利于培養說的能力。
例如,《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 Feeing Happy Section A第二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完成一個描述圖畫的練習。筆者分以下三步進行教學:1.學生觀察圖并描述圖畫。2.學生朗讀和背誦,以求加深理解。3.學生仿說和表演以求學以致用。幾分鐘后,學生大都能按要求進行角色扮演。在學生開始活動之前,筆者還用多媒體為他們提供了如useful expressions.
You look so excited.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Jane looks happy.
I am so happy.
Why does kangkang feel worried?
然后,學生朗讀這些句型,經理解、思考、合作,他們較好地完成了這個口頭描述任務,下面是其中兩個學生口頭表達的范文:
A:Kangkang looks happy.
B:Michael looks active.
A:She looks cruel.
B:Jane looks Sad.
A:The man looks silly.
B:The teacher looks angry.
A:The boy looks afraid.
B:She looks worried.
這類訓練適合在課堂聽、讀訓練后及時進行?!办柟獭笔钦n堂教學的主要步驟之一,當堂進行一些口頭訓練既能鞏固與加深所學的語言知識,又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營造自然的課堂口語互動模式
所謂“自然”,就是模擬生活中的狀態,構建多角度的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的民主平等、寬容的氣氛營造非常重要,聽、說、讀、寫、做等的設計非常必要;感知、理解、再現、實踐、內化的認知過程的激活非常需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實踐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三、利用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大多與當今信息社會密切相關,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題材,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很多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力爭做到靈活運用課文,合理開發教材資源。在學生聽讀的基礎上,通過提問調查、討論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來培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例如,針對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Topic3 Many things can change our feelings”中的閱讀材料(Taking care of ourselves),筆者這樣來操作:假設一位學生是文中的一位心理醫生,另一個學生有學習壓力,兩位扮演者就如何緩解壓力進行交流。
實際上,筆者根據學生的原有水平、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和表達能力方式,有意識地要求學生聯系社會現象和自我實際,就此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閱讀教學與口頭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運用了語言口頭表達的方法。
總之,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教材資源是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應靈活運用與合理開發教材資源。將培養與提高初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思想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需要,有機地把教學材料和口頭表達結合起來,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使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口頭表達能力,靈活運用,最終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李成萍.加強中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22):116-117.
(作者單位 官倉鎮太平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