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艷
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條件,讓學生融于實際問題和具體工作的情境中?!焙侠淼那榫硠撛O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智力達到最佳激活狀態,構建生活實際與信息技術學習的聯系,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提高信息素養。然而如果情境教學用得生硬勉強,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畫蛇添足。從實際教學課堂中反思情境教學的各種誤區,并展開深層次的分析,探討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情境教學;誤區;深層次反思;求真;求實、
一、情境教學的提出背景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實際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多地重視情境創
設。一個好的“情境設計”,可以給課堂增加亮點,保證教學流程的連貫順暢;反之,生硬勉強的情境之于課堂,猶如學生的注意力的干擾,反而使課堂顯得“畫蛇添足”。如何走出為情境而情境的誤區,讓情境真正服務于教學實際,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當前情境教學存在的誤區
1.追求興趣點,脫離了教學重點
案例:“創建一個主題網站”課堂評比現場
師:各位同學,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禮物,禮物已經放在大家的桌面文件夾里。
(生連忙打開桌面文件夾)
生:哇,這張圖片漂亮!
生:你看,這個動畫蠻有意思的!
師:面對課堂中興趣高昂的學生,再說: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利用這些素材來構建一個漂亮的網站……
生:忙于觀看圖片內容而少有注意力放在老師接下來的網站構建中。
反思:“創建一個主題網站”第一課的重點應該落在網站的策劃與構思上,包括網站的主題確立、框架構建、頁面布局、素材收集,最后才是頁面的制作。制作前的“統籌規劃”應是被突出的重點,而該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創設一個“人人想動手”的創作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素材內容上面,反而使學生在情境中“流連忘返”,弱化了學生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利于網站制作后面內容的開展。
2.追求生活性,脫離了客觀實際
案例:信息技術省優質課評比現場
師:打開電腦登QQ,QQ大家熟悉吧?
生:熟悉!
師:前幾天,老師打開電腦登錄QQ的時候,輸入密碼后,提示“密碼錯誤”,再仔細一看,下面還有一行提示:密碼為一位小于10的正整數!
生:竊竊私語……
師:誰能幫我破解了這個QQ密碼?
生:我來!
……
學生三下五除二破解了教師設置的這個QQ密碼,全班鼓
掌……
反思:密碼破解是學生向來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該名教師用生活中常見的“密碼被盜”情境設計成功吸引了學生興趣的同時,卻忽略了客觀實際:以高中生的生活閱歷和思維能力,他們會認同“密碼為一位小于10的正整數”的合理性嗎?
《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的學習提倡弱化枯燥的程序代碼,強調問題解決時思維方法的滲透,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真正地實現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和心理特點,情境更要體現出真實有效的指導意義,而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
情境的創設僅僅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問題的解決流程更為有效、流暢,學生能在課堂中收獲成功體驗。
而種種“徒有其表”的情境誤區,不禁讓我們思考:“情境創設到底是為了什么?”“什么才是真實有效的情境創設?”我們不能為了給課堂“加點味精”,而致使創設的情境和教學的內容成為不相融的“兩層皮”,而成功的情境創設也絕不僅僅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而讓學生在情境中“流連忘返”,以致目的不明。返璞歸真,真實有效,我們必須要追求一個“求真求實”的課堂,更呼喚“求簡”、“求實”的教學情境。
三、求真求實——情境創設的改進策略
1.追求簡單有效,關注學生認知基礎的教學情境
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表演,也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因為真實的課堂應該面對學生真實的起點,展現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教學工作就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的。
案例:“多媒體作品的合成”教學案例——《Flash特效百寶箱》
課前準備: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網站完成課前調查
問題呈現:看兩個最簡單的Flash作品,說出“你對一個完整多媒體作品的理解?”
課堂素材:學生作品集錦
主題任務:在Flash中實現Flash特效百寶箱的制作——合成學生作品
分析:“Flash特效百寶箱”情境設計讓學生將自己本學期所學過的Flash知識通過百寶箱的形式匯總起來的同時,既完成了對Flash學習的所有知識的總結與梳理,也明白了一個完整的多媒體作品的構建過程和組成結構,達成了教學目標。該教師在情境設計的時候并沒有選取那些“美輪美奐”的多媒體作品,從課堂素材的展現,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的“樸實無華”,而正是這份“樸素”,讓學生覺得情境真實而親切,緊扣日常教學目標,既尊重學生平時操作的成果,符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和審美水平,又為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作了良好的鋪墊,自然流暢地完成了知識的遷移。endprint
2.追求有生活體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情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教師應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學生才會習得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
案例:《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模塊——Excel的排序和篩選
某個小朋友在幼兒園門口被不明人物接走了,罪犯要求家屬拿50萬贖人。警方接到報案,迅速展開調查。根據排查和多方的調查、取證,警方鎖定了以下犯罪嫌疑人(詳見Excel文件“犯罪嫌疑人檔案表.xls”),掌握了如下線索:
(1)根據敲詐電話,聽聲音是男的;
(2)聽口音,罪犯籍貫應該是紹興或蕭山一帶的人;
(3)據學校保衛講,接小孩放學的人身高在1.7米至1.8米之間;
(4)據目擊證人稱,嫌疑對象年齡在30歲以上;
課堂要求:根據警方提供的線索,用Excel對“犯罪嫌疑人檔案表.xls”進行篩選,幫公安部門鎖定犯罪目標。
判分原則:犯罪目標鎖定范圍越小,分數越高。
分析:設置一個模擬真實情境,可能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綁架事件,將Excel數據排序和篩選的知識點蘊含于幾條偵破“線索”中,貫穿于整個情境始終,其一,能讓學生學會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其二,高中生智力發展接近成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幫警方破案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篩選的各種方法。
3.追求學生發展,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的情境
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強調通過在真實生活情景中,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和思維能力的表現,來反映學生掌握關鍵能力的狀態。
案例:當機會來臨時,你如何向BOSS展示自我?
設計背景:受本校高二學生研究性論文結題報告《當前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和大學生就業心態研究》啟發,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問題激勵學生抓緊學習機會的同時,引出的一個主題教學活動。
分析:這種不限體裁,不限創作工具的情境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活躍度,教師也適時鼓勵學生成為駕馭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者”。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不能停留在教會學生怎么操作,怎么使用工具的“原始時代”,素質教育下的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學生不僅僅是學會操作,更重要的是會知識遷移,觸
類旁通,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并把信息技術的思維方式作為轉變學習方式的支撐,讓學生“為了生存而學習”。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對立統一,真實有效的情境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多研究教學方法,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能力,為學生創設真實可操作的情境,隨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訴求,綻放我們所期待的美麗。
參考文獻:
[1]馬樟根.李吉林與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劉國福.教育學:情境與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付化柱.淺談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和實踐.網絡科技時代,2007.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富陽市富陽中學)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