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君
摘 要 在我國的高校工作中,學生管理工作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對大學生道德修養和人格品質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本文介紹了我國大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探究了當前中國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并提出了實現大學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方式和對策。
關鍵詞 高校 學生管理 創新手段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On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ZHAO Jiaju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work,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i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moralit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explor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emonstrated on campus life, and proposed to achieve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 way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ve methods
1 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教育功能的改變,學生的綜合素質表現出不同的水平。高校擴招,給更多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經驗和不同價值觀的人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機會,相對寬松的入學條件為人們帶來的受教育的權利也越來越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擴大對外開放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知識經濟時代,智力決定財富的觀念也充斥著校園,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得大學生表現出多元化的價值觀,一些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大學收費制度的變化,使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作為高等教育的投資者和消費者,把自己和學校放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挑戰了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中教育者的主體支配地位。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和物質要求以及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緩慢而深刻的改變,這進一步表明當代大學生不再像精英教育時期那樣簡單地接受教育,他們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現實。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深受網上虛擬文化的影響,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主導作用遭到多樣化網絡信息的強力沖擊。
這些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挑戰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傳統觀念。不難看出,過于追求思想一致、要求學生無條件服從的精英教育,忽視了學生在教育中的權利和主體地位,而只注重學校的權利,把學生當作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對象,這種重視教育忽視引導、重視管理忽視服務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發展個性形成約束,嚴重限制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此外,瞬息萬變的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分離導致了很多學生心理問題出現,而傳統教育對這種的問題的漠視和管理者較低的專業水平,大大阻礙了管理能力的提高,造成管理人員無法找出解決這類問題的對策。總而言之,高校學生管理的工作環境、內容、制度和對策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實現管理工作的創新勢在必行。
2 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征
2.1 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價值觀扭曲
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經濟總量和社會財富分配的方式日趨多樣化,社會整體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由于社會群眾對于金錢的渴望和追求而逐漸發生變化。許多學生主動或被動地以打工或實習的方式踏進社會,與社會的聯系不斷加強,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問題與社會問題聯系起來。大學時期,是學生塑造和形成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大學生很容易受社會上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造成價值觀的嚴重扭曲,尤其是過分追求金錢地位、貪圖享樂,這已成為很多大學生的人生目標。相比于以往的學生的行為,現在學生在很多事情上表現得急功近利,用功利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問題;對于過分追求金錢方面,攀比之風就是最好典型表現,很多學生不顧家庭經濟負擔,在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上相互攀比,而大多家庭很難承擔這樣的費用。
2.2 理想遠大但心浮氣躁,工作不能腳踏實地
很多大學生在踏進大學門檻時,都懷揣理想,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所成就。但現在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學生缺乏對社會現狀的了解,尤其是對社會發展的快慢程度不能把握。由于對社會實際情況缺少了解,很多學生的理想抱負根本不符合實際。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由于過于追求理想化而表現得心浮氣躁,他們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盲目設立目標,這就常常造成無法按照正常規律來完成工作,或者工作質量不合格等不好的情況發生。
2.3 對未來的生活缺乏規劃,心理承受能力差
很多大學生踏進大學時,都雄心勃勃,給自己設立了宏偉的目標,但如何實現這一遠大的目標自己并沒有進行詳盡的計劃,根本不了解自己將來要從事行業的發展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或知識,尤其是不能夠認真系統的學習專業知識,這將導致自己在將來的工作中因能力不足而變得被動。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下降,許多學生不能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尤其是對于考試成績不理想、求職不順利等情況,很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常會表現出消極的態度,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3 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
3.1 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前進方向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學生走向成功,而扭曲和錯誤的價值觀讓學生走彎路、入歧途。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報效祖國,并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價值傾向,改變對金錢和地位的過分追求,教育學生要踏踏實實地做好工作。
3.2 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
傳統師生關系,等級層次極為嚴格,學生對老師只有尊敬和害怕而沒有親切感,這種關系既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也不利于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傳統的教學和交流模式應該得到改善,尤其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征,因材施教。
3.3 幫助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進行詳細的規劃
大學生涉世未深,不了解社會現狀,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對學生深入了解社會提供幫助。在學生踏入校門時,了解學生對將來生活和工作的打算,根據學生的期望,給予積極的引導,并指出不符合個人能力和社會實際的方面。幫助學生整理為達到期望的目標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指導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表,監督學生按照所定計劃來生活和學習,讓學生有目標、有計劃地走好大學生活的每一步。
3.4 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
由于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出現的悲劇已經不少,大學生脆弱的心理應該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視。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學生出現極端的心理。指導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當中的不順利,用積極的行為和心理來學習和工作,避免和減少消極心理影響學生的生活。
總而言之,如今的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各個領域中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這些進步和發展與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學生管理工作不僅要與時俱進,更要不斷進行大膽創新,走在發展和變革的前沿,因為管理的對象是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和希望,他們不僅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見證者,更將是整個過程的核心力量,所以學生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吳春雷,徐姝.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進與創新[J].辦公室業務,2012(10):123.
[2] 李印.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