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摘 要:高職教育已成為造就“數以億計高素質的職業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搖籃。高職人才既要具備專業技能,又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二者缺一不可。針對高職生源實況,探究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有助于高職生提升人文素養的模式構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成才;德才兼備;教學模式
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要訣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要訣則是學會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已成為現代社會必然的選擇,終身學習成為現時代社會的顯著特征,而學習又呈現多層面、多維度的立體交叉形態,這又是學習的主體——人的自身屬性使然和主體所生存生活的現實社會的現實需要。學校學習是人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學校學習過程中的課堂學習又是主渠道。故課堂教學則應成為學習者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感悟智慧、舞動靈性、成長成才的“廣闊天地”。而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隨時代的變遷和發展,其功能則顯現出“捉襟見肘”之弊端,故全方位探究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模式勢在必行,時不我待。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課堂模式”構架,需要在培養目標、途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究。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目標
《思想政治理論課》即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其實質就是做人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核心目標是:培養“四有新人”。支撐該目標的支點應包括八個具體目標,即: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行為能力素質的培養、科學精神素養的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邏輯思維素質的培養、綜合知識素質的培養等。
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個人品德與道德修養”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課程所要求的知識,還能通過以知識為載體的案例教學分析,幫助學生加深思考社會在生活中的事實事件,提高道德的悟性而提升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強化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加深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提升傳統文化素養。通過愛國主義內容的教育教學,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為挽救民族危亡而流血犧牲,前赴后繼的壯舉的了解和熟悉,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通過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問題、觀點進行研討、辯論等活動,提高行為行動能力素質。教學過程中的質疑活動,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在課堂設計的挫折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在觀點辯論和論述推理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素質;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綜合知識素質得到提高。這些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探究新的途徑和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新的教學模式的途徑和方法,既包括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也包括課外社會實踐,還需要時時處處的良好環境氛圍的熏染,即積極向上、朝氣蓬勃、鮮活親近的校園文化。如校園文化活動:各類比賽、演講、體育活動。①課堂教學主渠道,探索創設“血肉豐滿”“骨骼強健”的多維度的立體課堂模式。②社會實踐體驗渠道,創造條件讓學生觸摸社會,親眼觀察現實社會,親身體驗現實社會,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思索。③創意《思想政治理論課》活動項目,吸引學生參加,引領學生成長。④課堂教學實現“三貼近”。即貼近當代學生,貼近現實社會,貼近真實生活。
三、“立體課堂模式”效果調查分析
第一階段(一年)調查數據表明:立體課堂模式認可度達到92.7%,92.5%認為學到課外知識,91%認為鍛煉了各種能力,60%認為學習有輕松感,55%認為領悟了很多道理。第二階段(二年)調查數據表明: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認可度中,48.50%認為比較好,28.60%認為好,15.20%認為很好,7%認為不好,0.70%認為很不好。本教學模式學習收獲調查數據表明:89%認為學到課外知識,87.80%認為學到本課程知識,75.30%認為了解國家的過去,珍惜今天,憧憬未來,71.20%認為鍛煉了各種能力。
學生們通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對國家的過去有了更多了解,更多的關注,對國家的愛戴更為深切,更進一步懂得了“為什么要熱愛祖國,當代大學生熱愛祖國的重要意義”等;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不斷發展進步,關心人民的根本利益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理解,更加認識和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和正確;更堅定了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念;了解并深刻理解了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大意義等。
結束語:《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設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是對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揚棄。我們要注意在改革教學模式中對傳統模式保留積極因素,消除消極因素,避免全盤拋棄,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的原則,更好地培養高職人才。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