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要: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消防工程專業的重點課程。文章介紹了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教學思路,對以往消防給水工程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新手段的應用以及教學計劃的調整,切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消防給水;消防工程;教學改革;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0;TU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2004703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消防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很重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主要涉及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制圖、工程造價等多門基礎課。2002年南京工業大學開始招收消防工程專業學生,目前已完成了5屆學生的專業培養。建筑消防給水工程課程是消防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其專業學習興趣,為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介紹了該課程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一、 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一)課程內容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一門消防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中主要介紹建筑設置的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以及其他消防滅火系統等,其中包括每個系統的基礎知識和設計、計算方法,并配以典型的工程設計實例。該課程總學時為40課時,分10周實施,每周兩次課,每次課的教學時間為兩節。 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將課程劃分為六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和實施方法如表1所示[1]。
(二)教學方法
1.存在問題
該課程以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傳統的教材結合板書的講解方式,理論課學時結束后安排四學時的上機練習。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系統的設計思路、計算公式等,期末考試時的成績也較理想。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所凸顯的問題也比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由于在教學中未能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因而無法給學生展示更多的CAD設計實例,以及消火栓和自噴組件的實際圖片,導致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大四畢業設計時很多學生感到
無從下手。(2)提供給學生的實踐機會少,教學中只安排了兩次課的上機練習,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對每個學生做到有效指導,導致大部分學生的上機練習流于形式,上交的作業雷同較多,這說明實際上很多學生對消防系統的繪圖知識并沒有掌握,這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畢業設計,甚至畢業后從事相關設計及安裝工作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2、教學模式的改革
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加大對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模式的調整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能綜合運用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將授課內容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克服傳統教學模式
依靠教材、語言和板書等所帶來的認知上的局限性。同時,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講授各種消防系統的工作原理時可以借助動畫,系統地演示程序,能更形象地介紹發生火災時系統的滅火過程,生動地再現滅火系統各個組件的工作狀況,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感染力強的感性認識材料。這種方式比教師借助教材簡圖向學生講授系統工作原理更直觀具體,學生也更易于理解掌握。
(2)實例教學
課程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建筑消防系統的設計,也就是說,通過學習,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更要能應用相關知識。然而實際上教學中往往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生能夠從理論上計算出消火栓栓口壓力、消火栓布置間距,但在實際畫圖時,在具體的建筑平面圖中卻不知如何布置消火栓的具體位置。又如學生在理論上掌握了噴頭的平面布置、系統的水力計算,但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特殊結構的建筑時卻不會布置管道、噴頭等。針對這種理論上明白
了但實踐中卻不會的情況,教學中應結合大量的建筑CAD圖紙,幫助學生學會在具體建筑中如何布置消火栓、噴頭。利用Excel程序結合CAD圖紙讓學生掌握滅火系統的水力計算過程,局部組件的當量長度如何處理等。這樣的實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的熱情,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能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
(3)設計與實習環節
針對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將原來的4學時上機練習調整成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要求學生針對具體圖紙依據相關設計規范進行建筑消火栓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包括設計參數的確定、平面圖、系統圖的繪制、系統組件的選擇,以及通過水力計算選擇水泵、水箱、水池和減壓措施等等。此環節往往是結合學校具體建筑進行的,以增強設計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設計興趣。例如,結合學校圖書館的CAD圖紙讓學生進行消火栓、自噴系統的繪圖、水力設計計算。設計結束后再去現場實地考察噴頭間距、消火栓的數量、布置間距與設計值是否一致,水泵的選型是否與水力計算結果一致。若不一致,引導學生討論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應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消防工程專業分別在大三、大四設置了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在認識實習中,學生主要去消防設施、滅火系統的生產廠家及配有滅火系統的建筑工地參觀,幫助學生加深對消防滅火系統的認識。例如,學生可以在建筑工地觀察到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及FM200氣體滅火系統的外部結構,在消防器材生產廠家可以了解各個組件的詳細結構以及安裝辦法。通過認識實習,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能對相關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認識, 有利于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對后續課程知識的理解。
畢業實習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和畢業設計開始之間,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理論學習內容的完善與補充,同時也對即將開展的畢業設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把課本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在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不一致。例如,同樣的建筑圖紙,嚴格按照規范設計出來的滅火系統與實際工程中安裝滅火設備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對于火災危險等級為中危Ⅰ和中危Ⅱ的建筑,噴頭按表2的數據進行布置。然而在實際工程中,大多按照3m×3m間距布置噴頭,這一布置間距與表2中的數據相差較大,對此學生無法理解。然而在工地見到實物,了解了管路結構、管道安裝以及工程造價后,這一疑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實習時間與教學的沖突
消防工程專業的認識實習安排在第5學期,畢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而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7學期,從近年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安排不太合理。一是認識實習的時間和課程的開課時間相隔太遠,導致該課程開課時學生對認識實習中掌握的有關工程的知識已沒有多少印象,作為與實踐結合得較緊密的課程,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影響課程學習的效果。二是消防工程沒有生產實習,在認識實習階段,學生只能參觀各種消防設備、泵房、管道的外觀,但是這些消防系統的各個部件是如何安裝在一起的,學生看不到也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對此,應將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6學期,同時在該學期課程結束后增加生產實習環節,通過近兩屆學生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設置比之前的教學計劃更利于學生對課程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
三、結語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消防工程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其特點之一。要上好這門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能真正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發揮作用[2]。參考文獻:
[1]張樹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7(S4):443-444.
[2]謝小晴.對《消防給排水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設想[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33-34.
畢業實習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和畢業設計開始之間,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理論學習內容的完善與補充,同時也對即將開展的畢業設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把課本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在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不一致。例如,同樣的建筑圖紙,嚴格按照規范設計出來的滅火系統與實際工程中安裝滅火設備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對于火災危險等級為中危Ⅰ和中危Ⅱ的建筑,噴頭按表2的數據進行布置。然而在實際工程中,大多按照3m×3m間距布置噴頭,這一布置間距與表2中的數據相差較大,對此學生無法理解。然而在工地見到實物,了解了管路結構、管道安裝以及工程造價后,這一疑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實習時間與教學的沖突
消防工程專業的認識實習安排在第5學期,畢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而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7學期,從近年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安排不太合理。一是認識實習的時間和課程的開課時間相隔太遠,導致該課程開課時學生對認識實習中掌握的有關工程的知識已沒有多少印象,作為與實踐結合得較緊密的課程,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影響課程學習的效果。二是消防工程沒有生產實習,在認識實習階段,學生只能參觀各種消防設備、泵房、管道的外觀,但是這些消防系統的各個部件是如何安裝在一起的,學生看不到也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對此,應將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6學期,同時在該學期課程結束后增加生產實習環節,通過近兩屆學生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設置比之前的教學計劃更利于學生對課程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
三、結語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消防工程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其特點之一。要上好這門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能真正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發揮作用[2]。參考文獻:
[1]張樹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7(S4):443-444.
[2]謝小晴.對《消防給排水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設想[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33-34.
畢業實習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和畢業設計開始之間,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理論學習內容的完善與補充,同時也對即將開展的畢業設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能把課本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在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不一致。例如,同樣的建筑圖紙,嚴格按照規范設計出來的滅火系統與實際工程中安裝滅火設備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對于火災危險等級為中危Ⅰ和中危Ⅱ的建筑,噴頭按表2的數據進行布置。然而在實際工程中,大多按照3m×3m間距布置噴頭,這一布置間距與表2中的數據相差較大,對此學生無法理解。然而在工地見到實物,了解了管路結構、管道安裝以及工程造價后,這一疑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實習時間與教學的沖突
消防工程專業的認識實習安排在第5學期,畢業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而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7學期,從近年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安排不太合理。一是認識實習的時間和課程的開課時間相隔太遠,導致該課程開課時學生對認識實習中掌握的有關工程的知識已沒有多少印象,作為與實踐結合得較緊密的課程,這樣不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影響課程學習的效果。二是消防工程沒有生產實習,在認識實習階段,學生只能參觀各種消防設備、泵房、管道的外觀,但是這些消防系統的各個部件是如何安裝在一起的,學生看不到也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對此,應將建筑消防給水工程安排在第6學期,同時在該學期課程結束后增加生產實習環節,通過近兩屆學生的教學效果看,這樣的設置比之前的教學計劃更利于學生對課程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
三、結語
建筑消防給水工程是消防工程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其特點之一。要上好這門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能真正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發揮作用[2]。參考文獻:
[1]張樹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7(S4):443-444.
[2]謝小晴.對《消防給排水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設想[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