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奇
摘要:國內外音樂美學的差異是當前比較火熱的一個研究題目。比較研究差異性是方法論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國內外的音樂都有十分豐富的美學特征,但是國內和國外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審美取向不同,導致國內外的音樂美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采用對比的方法就國內外的音樂美學特征及音樂文化精神差異性做簡要地研究、論述。
關鍵詞:國內外;音樂美學;差異性0前言
我國的音樂藝術發源于遠古時代的先秦,而國外的音樂發源于古希臘愛琴海文明,它們都已經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長河。由于中西方在歷史文化背景、文化根源、審美關注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國內外的音樂也沿著不同的軌跡向前發展,但是它們存在差異性的同時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國外的音樂從最初的單音音樂開始發展,經歷了幾次的繁榮時期,創造了很多著名的音樂流派和音樂作品,它們對世界的音樂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曾幾度出現西方音樂稱霸世界的場面。近些年,我國和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民族音樂漸漸走向了世界各國,并且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接受。在這樣一個藝術音樂大交融的時代,我們需要冷靜、仔細地思考自己民族音樂的特征,同時注意吸收國外音樂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通過多次比較研究,提高國民的音樂審美能力。
1國內外音樂差異性起源
從根本上說,造成國內外音樂差異性如此大的原因是國內外文化產生的背景不同。我們都知道,西方的文化發源于古希臘時期,他們發展是海岸文化,在之后的年代,文化不斷地進步,并且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更改,從而造成了最初形成的文化受到遷移處的民族文化的影響,并會與當地的文化形成沖突,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國外的音樂則突出表現為吸收性和綜合性。除上述之外,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類,為了爭奪資源,不斷地向外擴張,在這種擴張文化以及典型的雅典、斯巴達時期高峰文化的影響下,西方文化開始出現了一定的開拓性和外延性。在這樣文化背景和音樂文化背景下,西方的音樂歌頌的主要是征服領土和人類中踴躍的英雄和神。西方的音樂文化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并發展的。但是,我國的文化和他們相差很多。我們在歷史中的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處于農耕時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農耕文化。在民族不斷遷徙和更換的過程中,形成了漢族和各種少數民族文化相融合和共同吸收的場景,并且他們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體系。在音樂發展上受到文化封閉性的影響表現為收攏性和結構上起、承、轉、合的現象,并且為后期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國內外由于長期積累的審美經驗不同,在音樂審美上也表現出差異性。
2國內外音樂美學上的差異性
(1)國內外的音樂結構形態存在很大的差異。音樂的結構形態是由音樂的語言的結構形式、調式、旋律、和聲等幾個方面構成,這個構成在國內外音樂結構形態上沒有太大差異,存在差異的是各個構成部分之間的差異。首先,論述一下國外音樂在語言結構形式上的差異性。在國內外音樂語言的比較上,國內重視的是音樂的心理作用,而西方在音樂形式上重視程度要高于我國。我國古代的譜本豐富多樣,音樂表現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記譜方法的不同和演奏形式的不同造成的。然而在國外的音樂中,他們是由非常嚴謹的語言形式,強調性很強的邏輯關系,理性的聲調等構成。通過邏輯關系的改變及調式的搭配來改變音樂的表現形式。另外,中西方在音樂傳授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我國主要是通過口傳的方式教授的,國外是通過解釋原作,進行語言操作。因此,在音樂語言結構形式上主要差異是國內缺乏記譜藝術作品建立作曲流派的概念,國外音樂缺乏風格流派等觀念。然后是在調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中國音樂的調式是由我們都知道的五聲調式構成的,而國外的調式包括自然大調,自然小調等多種調式。第三個是在旋律和聲的發展特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國外的音樂通常是通過多聲部演奏主旋律,而國內的節奏,旋律單調少變。除此之外,在節奏形式上也存在差異,西方的音樂節奏的特點和規律不是很明顯,幾乎不存在規律,而國內的音樂節奏多變且規律性很強。
(2)在文化生態信息量上存在差異。中國的民間音樂講究的是通過最簡易的形態表達豐富多變的韻意,并且這些韻意包含著大量的信息,可以將具備地方特色的語言、民俗、應用場合、各類功能等信息量都包容進去,然而西方專業音樂在這方面是做不到的。這樣的表達形式可以追尋出音樂形態形成的原因、根源以及文化背景,并且可以對遠古時代的音樂文化、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音樂在這個時候便成為了一個傳載歷史的媒介。并且我國各地的音樂特色也有不同,是一個多元的綜合的信息種類繁多的音樂體系,如新疆的音樂重要特征是音樂和舞蹈直接對應,表現的是活潑開朗的性格、艷麗的舞姿和舞蹈節奏的關系;藏族的音樂重要特征是舞蹈晃動的節奏和音調特征直接對應。這些多元的各有特色的音樂形態是構成我國文化生態大信息量的重要原因。國外的音樂在這方面和我們是難以比較的,他們受母語限制較大,在音樂創造和文化發展中多體現個性哲理,所以說他們的音樂極具個性,也極具共性。
(3)國內外的音樂在審美意境上存在差異性。關于審美意境,主要在情感表達、聽感上表現有所差異。中國的音樂聽上去震撼效果明顯,它的音樂里加入了強烈的音樂感情,人文情懷,所以說聽音樂可以振奮人心,也可以使人流連忘返,也可以使人悲痛交加。西方的音樂則具有很強的理性,給予的是知覺,感官上的真實感,宣泄感。在聽感上,中國的音樂具有深度,國外音樂具有強度。國內的音樂在演奏的時候重視每一個樂器的獨特演奏,并重視各樂器的綜合演奏效果,所以說它在表達上具有很深的深度。而國外的音樂在樂器演奏上重視樂器音色的滲透力和融合性,重視樂器演奏的渾厚度,他們常以樂器合奏中的強弱來表達情緒。
3結語
由于歷史文化、審美價值取向的差異性以及中西方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了國內外的在音樂美學上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然而,通過認識國內外音樂在美學上的差異性的主要目的是實現音樂文化的有利傳播,我們要通過比較后,尋找國外音樂中的精華部分,為音樂文化的發展及傳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參考文獻:
[1] 沈念慈.淺論中西音樂之比較研究[J].上海藝術家,1995(04):3536.
[2] 涂維民,劉燕平.音樂美學論[J].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3]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 劉承華.中西音樂美感特征的比較[J].中國音樂,1994(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