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敏
摘 要: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特殊教育事業,提高殘疾學生教育質量,是廣大殘疾人的心愿,本文從情景教學模式,體驗教學中,加強聽障學生意志的自我培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四個方面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聽障學生的體育教學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模式;教育質量;意志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21-01
隨著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1999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的實施。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也緊緊圍繞“面向2l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特殊教育事業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特殊教育事業,提高殘疾學生教育質量,是廣大殘疾人的心愿,也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責任。在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一、情景教學模式
特殊學校體育教學是被忽視的領域,其教學模式的改革也相對落后,深化特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關注弱勢學生的健康發展,尊重弱勢群體的體育權利,是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體現,也是開發特殊學校校本課程重要內容。由于聽障學生聽說能力差,但他們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場地器材、圖示、幻燈、體態等直觀事物,創設一定的情景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具體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1、場地情景法。教師應根據上課內容,精心布置場地,包裝器材,并利用彩帶的標志線和標志物,以醒目活潑的場地器材布置,啟發學生去觀察情景,體會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2、直觀情景法。要讓學生入境動情,明理知味,教師還應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示、幻燈來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概念和原理,加深對所學動作的記憶。3、營造氣氛情景法。情景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學生是否入境動情,營造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聽障學生的實際,扮演不同的角色,創設一定角色的氛圍,讓學生從中體驗角色,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聽障學生意志的自我培養
由于聽障學生智力水平相對低下,甚至還有極少數聽障學生因為雙重殘疾導致智力水平明顯落后同齡聽障學生,這就影響了體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在選擇內容時應注重動作的難易程度,智力水平相對較高的同學要求加大動作的難度完成任務,智力水平相對低下的同學則象征性地完成動作,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學到相應的體育知識,體驗到運動的樂趣,而不會因為達不到教學目標而失去對體育的學習興趣。發展聽障學生個性,鍛煉意志,培養勇敢、頑強、進取向上的精神;要求聽障學生對自己嚴要求,不要輕易降低動作要求和難度,培養認真鍛煉身體的習慣 ,還要讓他們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做到上公開課和一般課一樣,教師在與不在一樣,測驗和平時訓練一樣,校內和校外鍛煉一樣。要教育聽障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體魄健壯,逐步縮小與正常學生的差距 ;同時要教育學生通過“練好身體,建設祖國”的教育,樹立自強、自信、和積極進取的堅強信念。所以說體育活動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意志的最好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三、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對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靈活運用,這對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抵制精神污染,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幾節課就能解決的事情,它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以及社會風氣好轉和教師始終不渝地堅持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只有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更好地運用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是人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各種行為規范準則的總和。青少年時期正處在于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教育效果是最佳的。培養學生科學的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定良好的基礎。體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體育教學在體育技能技巧訓練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鍛煉身體、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精神,并通過體育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集體榮譽、互愛互助、團結合作的精神 ,讓學生懂得了只要有健康的體魄,將來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四、互動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通過師生暗示、觸摸、示范和模仿等方法,結合游戲和身體練習以達到動情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具體可采用以下四種方法:①肢體語言法。教師在講解示范時,根據學生對肢體語言特有敏感度,運用手勢、動作示范等肢體語言,使學生理解所學動作的概念,掌握技術動作。②模仿法。掌握技術技能的關鍵是肌肉本體感覺的有效刺激,即熟能生巧,因此,教學的第一步是教會學生模仿,除教師是被學生模仿對象外,也可利用學生間的相互模仿,從而提高“身動”的效果。③游戲法。游戲是互動教學有效平臺,通過各種類型的游戲教學,使學生在“身動”的同時,達到“心動”和“情動”的目的。④反饋評價法。要使學生互動起來,活躍課堂氣氛,關鍵是教師要適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豎大拇指、拍肩、拍手等肢體語言給與鼓勵,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殘疾人體育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2] 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