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六導”:導趣、導向、導疑、導法、導談、導練,正是基于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教”為“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創造性學習,必然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導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入門的動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活動才會積極展開,才容易進入課文情境,才容易突破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適合于學生學習語文的情境,使學生入境入情,從而引起他們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五彩池》這課時,我先讓學生看一段視頻,通過欣賞五彩池的美麗景色,學生便想知道五彩池神奇、美麗的原因。然后讓學生結合視頻上所出現的景色來理解課文,使學生體會到五彩池的神奇、美麗,領悟到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總之,只有把興趣貫穿于教學始終,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之樂,創造之樂,才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
二、導向——使學生學有方向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在閱讀時指明方向。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首先從難理解的詞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然后從文章的思想內容方面提出問題;再從文章的表達方式方面提出問題;最后從課文拓展開來,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簡講授內容,主要把重點講清,難點講透,疑點講明,即著重講學生在預習中搞不懂的知識。學生一看就懂的就讓他們自己去讀,熟讀成誦,消化領悟,自主參與。
三、導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動腦筋思考了,提出問題的過程正是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文中的內容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首先讓學生自學課文,找出疑問。有的學生問:“天又陰又冷,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男女老少來送周總理的靈車?”有的問:“靈車開來,為什么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站直身體,放聲哭泣?”還有的問:“靈車開過,為什么許多人追著靈車奔跑……”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這些都是因為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他一生為人民。人民送靈車,表達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深切的懷念。在解決了以上問題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導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要變“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引導學生探索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學會”變為“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十分重視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但是如何達到“真正的參與”,我認為教給參與的方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整體感知課文時,讓學生“自讀初悟,質疑問難”這一環節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參與學習過程: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文中哪些地方你讀明白了,就做上注釋或記號,不懂的地方打“?”,然后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里討論,看能不能合作解決。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一起解決。這樣,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提問,發揮合作作用,進行自我解疑。
五、導談——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圍繞中心展開討論,能充分發揚民主,吸引學生參與,激活思維火花,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方向轉化,促進學生主動開放的學習。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后,發現了問題,教師可以先不組織討論,讓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再次深入讀課文,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去讀,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用心去貼近、揣摩、感悟文本,讓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去解決問題,并不斷產生“新”問題。學生往往會提出很多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討論,刪去無價值的問題,保留關鍵的問題,再讓學生圍繞關鍵問題展開討論。
六、導練——練習說話、寫話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資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說話、寫話練習,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大有益處。語文教材中好詞佳句比比皆是,教師在每課的教學中,都可以選擇一兩個詞語、成語或關聯詞讓學生練習說話。學生不僅記住了這些詞,還學會了運用,可謂一舉兩得。再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小練筆,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利用課堂剩余時間,給學生動筆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寫一段話,內容不要求多,但求精。久而久之,學生積累得多了,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自然而然會有提升。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語文教學中巧用“六導”來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把課堂作為師生互動的場所,這樣,才能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實施和發展,才能培養出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小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