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平
摘 要:作業優化設計就是根據新課程目標改進作業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批改和評價,使作業成為學生問題探究、自主學習的活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提高課堂效率。錯誤是財富,是進步的資本,培養學生自主建立錯題集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良方,是減輕學習負擔的捷徑,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反思的重要手段,是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對于作業優化設計的創新實踐。
關鍵詞:地理作業;錯題集;學習效率
地理作業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是鞏固相關知識、培養地理思維以及地理情感的重要教學過程的體現,它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有效達成的重要反饋,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地理新課程改革對地理作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設計多樣化的地理作業與評價機制對于地理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歌德曾這樣說:“錯誤同真理的關系,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系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只有從錯誤中不斷學習、反思、總結,才會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實現學習成績的持續提高。
一、高中地理作業優化——以建立錯題集為創新實踐
新課程下作業的價值觀已發生了明顯轉變,它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重構作業設計、優化作業設計、共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當前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必要舉措。在作業設計中努力滲透新課程的理念,改生成性的作業為預成性的作業,才能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精神,真正改變傳統作業的弊端,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錯題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分析、梳理,抓住問題的關鍵,條理化、系統化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整理反思的能力。錯題集是自身錯誤的系統匯總,當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錯題集”能改變學生對錯誤的態度,對待錯題的態度是減少錯題的關鍵。錯誤是寶貝,因為錯誤才能使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能因為錯題少或錯誤的原因簡單而忽視它,對待錯誤一定要“善待”“嚴逮”。
二、如何做好錯題集
常見的錯題集有三種類型:(1)訂正型。將所有做錯的題目都抄下來并做出訂正。(2)匯總型。將所有錯題按課本章節的順序進行分類整理。(3)糾錯型。將所有做錯的題目按錯誤的原因進行分類整理。
1.評估錯題
首先評估一下有無必要對做錯的題進行錯題集的整理。那么,什么樣的錯題需要我們做錯題集呢?如果此錯題是因你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出的問題而做錯,那必須要做錯題分析。
2.解讀錯題
解讀錯題是整理錯題集的核心內容。首先,錯題的錯誤答案一定要寫在錯題的下面,一般就用黑筆書寫,但同時要用紅筆把其進行錯題標記,就像老師改卷一樣進行操作。寫完錯誤答案后,要回顧自己在做題時的錯誤形成過程,三言兩語,主要是說明為什么做錯該題。
3.分類整理
將所有的錯題分類整理,分清錯誤的原因:概念模糊美、審題錯誤類、記憶錯誤類、理解錯誤類、計算錯誤類、過失性錯誤類、圖形類、技巧類、新概念類等等,并將各題注明屬于某一章某一節,這樣分類的優點在于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各章節易錯知識點查找,給今后的復習帶來簡便。
4.記錄方法
整理時,既要分清錯誤的原因:粗心大意類、概念模糊類、技巧缺乏類、遷移能力不足類等等,并在各題后注明屬于某章某節,這樣做的優點在于既能按錯因查找,又能按章節查找,給今后的再使用帶來簡便。還要注意老師對錯題的分析講解:解題的切入口、解題的技巧、解題的思路、突破方法等等。
三、如何有效利用錯題集
1.經常閱讀
錯題集不是把做錯的習題記下來就完了,還要經常拿出錯題集,瀏覽一下。開始時一定要多回頭看,不時翻看,以后間隔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若時間允許,不妨把錯題再做一遍,這樣可使每一道題都發揮出最大效果。
2.相互交流
鼓勵那些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相互交換個人的錯題集,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這也不失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一個極好的注解。
3.錯題集的再整理
不要把好不容易整理出來的、這么好的一份有針對性的學習材料浪費了。因為是自己親自整理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不僅要經常翻閱、交流提高,還要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和自己對錯題集理解和掌握的情況,對錯題集進行再整理。這也就是“厚積薄發”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新課改已深入人心,課堂教學改革已經行動起來,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業也應聞風而動。傳統的作業給學生帶來了太多的身心傷害,地理教師應依據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特點,設計出能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的科學化的作業,對作業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人性化的關懷,減輕學生負擔。
參考文獻:
周鷹.《錯題集》的意義及其操作要點.數學教學,2004(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第三中學)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