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
摘 要:案例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及教學目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作為中職的計算機PowerPoint課程的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并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在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結合教學經驗,闡述了在PowerPoint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計算機教學;PowerPoint課程;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及教學目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給學生留下一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練習機會。學生在課下閱讀案例資料,在課堂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助于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把學生從抽象概念引向具體背景,引導學生動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總結,從而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發展理論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在于:(1)把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2)答案不止一個,激勵學生不固守已有概念,積極探索;(3)教師最主要的作用是掌握有效“啟”“引導”的知識。在西方,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和充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當規范的操作理論、操作規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聯系。單純從這個角度說,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尋找理論與實踐恰當結合點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必將隨著教學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
案例教學法,無論是從它的產生、形式,還是教學的思想、發展,都和中職的計算機教學目標有很多相通之處。作為中職的計算機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并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本人在計算機教學工作中,有計劃地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PowerPoint這門課程上實踐和應用。現結合本人的一些經驗點滴,談談在PowerPoint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踐與思考。
一、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特點,改變觀念,在教學中大膽應用案例教學法
職校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基礎比較差,主動學習的意識不足,缺少探究精神,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比較欠缺,并可能有較多常見的心理問題——缺少自信,也就缺乏學習的動力和刻苦鉆研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要素,使之更適合學生,否則教學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學論提到教學要通過“范例”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關鍵性問題”帶動教學。在PowerPoint這門課程中,案例教學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范例來完成的。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演示案例—案例分析,討論其知識點—案例操作—歸納總結—強化練習”,以任務驅動案例,從一開始就對最終結果心里有數,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分析了解案例體現的知識點,并找到解決之道,解決任務的過程可以百花齊放,完成任務的方法也絕對不止一個,鼓勵學生通過預習主動學習。實踐證明,超過80%的學生對這種以任務驅動案例完成的教學模式比較歡迎,學生上課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二、確定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的引導與導演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布魯納的發現法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材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應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而教師的作用是要設定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而不是為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而案例的知識點綜合設計能更好地喚起學生探究的主動性,讓我們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對某些知識點的研討、總結,更多地關注學生個體的參與程度,更多地關注他們的意志品質、協作精神、創意時人驚喜等。
作為像計算機PowerPoint這樣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雖然從技術層面來看要制作成一個PPT演示文稿并不復雜,但是如果想制作一個優秀的PPT演示文稿并非易事,因為一個優秀的PPT演示文稿應具備如下特征:主題突出、內容完整、結構合理、邏輯順暢,并能充分運用文本、圖片、圖表、聲音、視頻、動畫等各種技術手段,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個人創意在里面。教師通過引入一個優秀PPT演示文稿案例,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分析構成一個優秀PPT演示文稿的要素,喚起學生探究的主動性,確立“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基調。
三、借助案例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除了要求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外還要求有較強的團結合作能力。所以,在學校的教學中,作為教師來說,有必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另外,學生的基礎與認知能力不同,一個班級中有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也有接受能力慢的學生,作為教師,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顧得到每一個學生。案例教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既給學生營造了團隊協作的氛圍,讓掌握得較快的學生幫助慢的學生,也減輕了教師課堂上的壓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的組織中去。
在PowerPoint的課堂上,可嘗試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案例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四、案例教學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運用案例教學,教師是不是就從繁重的教學活動中脫身出來了呢?顯然不是。實際上,越是在課堂上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在課下就越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就拿PowerPoint這門課程來說,相比原來講授與演示的教學模式,運用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個完整的案例必然會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這實際是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ndprint
選擇好案例后,教師有必要對案例作細致而全面的教學法分析。首先,要著重分析案例本身的內容結構,分析出案例包含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了解完成操作可以使用的多種方法,把握案例中的重點、難點。其次,要確定與案例相關的基本原理,明了本案例涉及哪些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另外,還需對學生分析案例可能遇到的障礙做到“心中有數”,大致預料學生在操作中可能提出的一些問題。必要時,還應該把上課需要用的案例提前發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去查資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對問題找出多種解決的方案。惟有這樣,案例教學才能有序進行,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圍繞案例主題展開實踐操作,從而避免課堂教學中對案例作隨心所欲地分析解釋,有效地調控整個教學進程。
五、教師在教學案例設計時要考慮的問題
1.案例要考慮學習對象的現實性
考慮學生已有的條件,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設計難度適宜的案例。難度太大,學生容易喪失信心;難度太小,學生會沒有興趣,這些都對教學不利。只有可操作性強的案例教學,學生才能通過一個個案例的學習和操作使實踐和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案例要考慮教學案例的典型性
教師所選案例應該是學習過程中的典型作品,要來自實際工作項目中或學生身邊熟悉的例子。通過這些案例可以使學生很快能解決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
3.案例要考慮知識延伸的未來性
當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或工作中遇到此類問題時,能夠借鑒該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的學習具有舉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合一個學期以來,案例教學在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對比在PowerPoint教學過程中使用原有教學模式和案例教學法學生掌握技能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和案例教學在法學和商務的發展相比較,計算機的案例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實踐和探索的方面。
參考文獻:
[1]嘉瑪.案例教學及其在國內發展現狀[J].中華讀書報,2003(08).
[2]謝富敏.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探索.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2006-09.
[3]鄭金州.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高培英.課程改革與案例教學.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21).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誗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