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權
【摘要】小學語文課其實本身就包含著很多適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本文將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分析小學語文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作用關系,重點分析在新課改要求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滲透方式。
【關鍵詞】心理健康 小學語文 語文課 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56-02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在其成長階段中處于身心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時期,所以心理健康針對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可以促進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并形成健全的人格。語文課是小學教育中的基礎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讓心理健康教育無形滲透能夠發揮重要的優勢作用。
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2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大腦神經均衡平穩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協調健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主導活動,這樣不但可以促使小學生思維能力從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過渡,而且還可以促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簡單純真并且極易直觀表達,通常情緒和情感都會以具體的行為和表情直接表現出來,并且善變的同時也并不加掩飾控制。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以及變化相對于其他年齡階段學生而言更具可塑性和可培養性。
三、小學語文課對心理健康發揮的積極作用
精挑細選的小學語文課文通常都具有非常豐富的人文內涵,如果語文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挖掘教材本身并不缺乏的思想內涵和審美情趣以及文化意義,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能力,而且也可以無形中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
尤其是語文課文中的很多文學作品,能夠為學生展現真實生動的生活情節內容,讓他們充分感受生活和情感的體驗,如果語文老師將這些課文內容同時作為心理教育的案例,就可以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同時形成更多健康的情感思維。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通過課文閱讀、課堂討論、作文練習等各種教學形式,非常容易在無形中滲透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新課程下心理健康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滲透方法
(一)利用語文教材塑造的人物形象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程非常重視人本化教育理念,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時從這個關鍵理念角度出發,善于利用語文教材中本身隱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讓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平時基礎性的語文教學過程自然而然實現滲透。豐富廣泛的語文教材塑造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人物形象,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刻認識這些人物的心靈世界,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過程無形中也接受到健康的心理教育,逐漸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二)利用語文教材的國家元素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隱含了很多國家元素,具體是通過很多課文內容表達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對社會公共事務的責任感,也表達對集體的榮譽感或者健康的情感(如友情、親情等),而這些教材元素都可以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利用因子。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上的課文《萬里長城》描寫的就是我國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讓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不但獲取語文教育知識,也可以同時為祖國的歷史遺產感到自豪,可以在無形中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三)利用語文教材中的成功案例滲透行為意志教育
遠大的理想才能讓人擁有人生目標,自覺的行為意志才能讓人實現目標追求,勇敢樂觀并且堅持創造才能收獲成功和幸福。然而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目前我國小學生大多因為家庭原因普遍性的出現意志薄弱行為表現,缺乏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以及堅持創造的能力。語文教材中其實擁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課文中的主人公在遭遇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都是以其勇敢堅強的行為意志戰勝困難獲得成功或幸福。語文老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利用這些課文中的成功案例引導學生掌握面對困難挫折的正確心理和方法,逐漸培養學生形成堅強勇敢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進而在無形中滲透行為意志教育。
(四)利用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合理宣泄情感維護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的小學生普遍都會具有任性固執并且對家長的依賴感較強的特點。尤其是他們從教育比較自由的幼兒園進入到小學新的集體,難以避免的會碰到感覺不開心的事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雖然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情感容易表達和直接展現,但同時自控能力也比較差,而且情緒善變波動,開心時喜笑顏開甚至手舞足蹈,一旦受點打擊或者遇到挫折就沮喪難過甚至哭泣放棄。為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鼓勵他們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小學語文課的作文練習就是很好的一種方式。例如在作文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類似《XX,我想告訴您……》、《我的理想(我的愛好)是……》等作文題目,讓學生完成作為練習的同時也合理宣泄了自己的內心情感或者情緒。而語文老師和家長也能夠通過作文教學及時根據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科學引導教育,這樣更有利于讓學生避免消極心理的產生,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滲透,也就是在語文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融合滲透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如果語文老師能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礎語文教育結合在一起,必然可以在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同時增強語文教育成效,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胡翠霞.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天地·開拓教育新天地,2011,9.
[2]趙亞娟.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教師博覽·科研版,2012,11.
[3]林英.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成才之路,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