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華 劉麗 徐樂
【摘要】以Biggs學習過程問卷為基礎,從表面型動機、深層型動機和成就型動機三個方面編制中學生學習動機問卷。結果表明,中學生學習動機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值均達到心理測量學指標要求。此問卷可以全面了解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動機,為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測量工具。
【關鍵詞】學習動機 問卷編制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94-02
1.引言
國內外對動機的研究很多,但對動機的界定尚不清晰[1]。毋庸置疑的是,動機和具體的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學習動機指向的是在學習活動中的動機。學習動機是一種內部驅動力,它能激發個體的學習活動,并引導個體行為趨于一定的學習目標。[2]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動機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早期人們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對學習動機進行分類。內部動機指人們從事某項活動時的動機,主要來自于活動本身;外部動機指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原因,在于活動之外的刺激物。根據動機的性質可將其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生理性動機是指人作為生物個體,由于生理需要而產生的動機;社會性動機是人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個體,由于在社會上獲得認可的需要而產生的動機,如交往性動機、威信性動機、地位性動機等。也有學者從動機持續時間的角度進行研究,把動機分為近景性動機和遠景性動機。
卡溫頓把動機分為表面型動機、深層型動機和成就型動機。[3]表面型動機屬于低水平動機,學生為了應付教師檢查、考試合格、避免懲罰等而進行學習是出于這種動機類型;成就型動機是中等水平的動機,指個體在完成任務時,為了力圖取得成功的動機;深層型動機是高水平動機,基于這種動機的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獲得個人的成長。由于這種分類方式更能反映學習特點,我們把這種分類方法作為我們的理論依據。
基于上述狀況,本研究以Biggs學習過程問卷的框架為參考框架,從表面型、深層型和成就型動機三個角度出發,編制了針對中學生的學習動機量表,并使用科學方法對題目進行刪定。
2.研究方法
2.1 問卷題項的編制
開放式問卷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體現出學習動機的高低,通過查閱有關學習動機的資料文獻,參考國外biggs的學習過程問卷進行題項編制。共編制31道題,每道題均以五點式量表形式作答,從“很不符合”“很少符合”“基本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依次記為1至5分。
2.2 正式問卷的編制
2.2.1 被試
采用正群隨機抽樣法,抽取邯鄲市某中學初一到高三年級學生600名(12個班)進行測驗,收回有效問卷476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3%和54.5%,未填性別者比例為1.2%。
2.2.2 編制程序
基本步驟為:(1)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求出問卷各題項的臨界比率值(CR值),將未達顯著水平的題項刪除。(2)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分別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確定因子結構及各因子所包含的題項;計算各因子間及因子與總分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對因子結構模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3)外部效度的檢驗,以Biggs學習過程問卷作為學習動機問卷的效標檢驗問卷的效度。(4)檢驗問卷的信度。
2.2.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18.0和AMOS17.0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分析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驗證學習動機問卷結構的合理性。
3.結果
3.1 項目分析
將問卷總分按照從高到低排列,選取得分在前27%者為高分組,后27%者為低分組,對高低分組的被試在各題項上得分平均數的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將t檢驗結果未達顯著水平的題項刪除。項目分析的結果顯示,所有題項的平均得分在高低分組被試上的差異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無需刪題。計算每個題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將相關較低(r<0.19)的題目剔除,項目分析后保留29個項目。
3.2 結構效度
通過項目分析刪除題總相關較低的題項之后,進一步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
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施測的29個試題進行球形Bartlett檢驗,結果顯著,卡方x=4900.744,p<0.001,并且KMO=0.878,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問卷進行初步分析,發現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6個,可解釋項目總變異的54.449%。通過觀察碎石圖發現,前3個因素的特征值有一個陡降,從第4個因素開始特征值分布變得比較平緩,每個因素對累積的解釋總變異的百分比增加很少,分別抽取3、4因子數進行結果比較,發現三因子量表的結構比較合理,故決定抽取3個因子。接著逐步刪除共同度<0.4的項目,最后實現每個項目的共同度均大于0.4。經極大方差斜交旋轉,沒有在各因子上均無負荷的題項。將在各因子上負荷特征不突出的項目剔除,之后再進行因素分析。本著用最少量的題目涵蓋最全面的意義的原則,最后保留17個項目。3個因子分別命名為:表面型動機(4個項目)、成就型動機(5個項目)、深層型動機(8個項目)。可解釋的方差累計貢獻率為52.149%。
表1 學習動機問卷的旋轉因子負荷矩陣
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形成正式問卷共有17個題項,包括表面型動機、成就型動機和深層型動機3個因子。
3.2.2 因子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從各因子間及因子與總分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可看出,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程度相對較低,而因子與總分的相關程度相對較高,這表明問卷的結構符合問卷編制的基本要求。
表2 各因子間及其與總分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注:?鄢p<0.05,?鄢?鄢p<0.01
3.2.3 驗證性因素分析
使用Amos17.0對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模型見圖1,主要擬合指標如下表3。
圖1 學習動機問卷模型
表3 學習動機問卷的驗證性因素分析各擬合指數
注:X2/df越接近1越好,小于5可接受;RMSEA越接近0越好,小于0.01說明擬合得較好。NFI、NNFI、CFI、IFI和GFI越接近1說明擬合性越好,大于0.09說明數據支持構念假設。
從上表可知,卡方值與自由度的比值X2/df為2.203,說明擬合得較好。RMSEA小于0.1,說明擬合得較好。NFI、NNFI、CFI、IFI和GFI均大于0.9,說明模型擬合較好。因此,綜合而言,所假設結構模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型。
3.3 外部效度檢驗
以Biggs學習過程問卷作為效標,檢驗學習動機問卷的效標。
表4 學習動機問卷各維度與學習過程問卷總分的相關
上表顯示,表面型動機、成就型動機和深層型動機以及學習動機總分與學習過程問卷均存在極其顯著相關。
3.4 信度檢驗
采用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具體見表5.
表5 各維度及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
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7,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達到0.819,表明內部一致性信度較好。
4.討論
4.1 理論來源
國內對學習動機的分類主要集中于三種。動機內容四分法:動機不明確、為履行社會義務而學習、為個人前途而學習和為了國家和集體利益而學習;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和集體取向成就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4]
這三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動機來源為依據,或者來源于外部,或者來源于內部,或者是因為個人原因,或者是因為社會原因。單以來源為分類依據較為單薄。我們認為,表面型動機、成就型動機和深層型動機的分類,既結合了動機的來源,也結合了動機的特點,把動機來自于內部還是外部,動機的特點是表面淺薄的還是持久深入的都考慮了進去,是一種較為科學的分類方法。
雖然Biggs的學習過程問卷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由于年代較早,其信效度會有偏差,且由于國內外文化差異,其問卷的中文翻譯版本無法還原測量內容,與國內的學習情況也有所不同。基于這些原因,我們以Biggs學習過程問卷框架為參考,按照目前國內中學生的學習現狀,編制了此問卷。
4.2 問卷的各種測量學指標
項目分析的目的在于刪除那些區分度差的題項,以使問卷更為簡潔有效,通過比較學習動機問卷總分相對高者與相對低者在各題項上得分的均值,將差異檢驗未達顯著性的題項刪除。然后計算每個題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將相關較低(r<0.19)的題目剔除。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問卷的結構時,由于問卷的題項數較多,且編制問卷題項時所依據的結構包含了3個維度,因此在抽取因素時將因素數目限定為3,以考察預先確定的3個維度各自所包含的題項是否確實從屬于各維度或是否3個維度間存在重合。根據因素提取原則,第一次因素分析后刪除了部分不符合標準的題項,將刪除后的題項做因素分析發現,有2個題項與預先編制的維度有差別,進行刪除。最終因素分析結果顯示3個維度結構較好地符合原來的假設,且各因素所包含題項與預編的題項也基本符合,這說明問卷的總體結構及預編的題項較好。對剩余17個題項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各擬合指數均達到標準,該模型是一個較好的模型。
關于外部效度的檢驗,本研究采用Biggs學習過程問卷作為效標問卷,發現表面型動機、成就型動機和深層型動機以及學習動機總分與學習過程問卷均存在極其顯著相關。
關于問卷信度的檢驗,本研究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進行檢驗。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數均在0.7以上,總問卷的信度在0.8以上,表明問卷的穩定性較好。
5.結論
中學生學習動機問卷包括表面型動機、成就型動機和深層型動機三個維度,共17個題項。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檢驗等統計分析方法的綜合檢驗,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為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工具。
參考文獻:
[1]張亞玲.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J].學位論文,2000
[2]羅屹峰.教育心理學[M].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
[3]陳藝瑕. 農村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關系的研究[J].學位論文,2012
[4]石紹華,高晶,鄭鋼,唐洪,虞積生,張梅玲.中學生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J].教育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