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璽 謝菊英 劉平平 梁計陵 張宏宏
【摘要】為培養臨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開發能力,本研究通過觀察對本校康復治療學專業2010級和2011級105名學生課后自主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對《運動療法技術學》教學的影響,對初期實踐的效果進行了評估,并提出了下一步完善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設想。
【關鍵詞】開放性實驗室 運動療法技術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26-01
《運動療法技術學》是物理療法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該課程旨在使我們學生自己能夠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靈活合理的應用運動療法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探討如何更好提高學習效率問題,同時困惑著老師和學生。究其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其中一點就是學生沒能充分實踐所學知識,而課程安排的見習時間又非常有限。為此我們對本校105名學生進行對照觀察、分析,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教學對象
本研究在湘南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2010級(49名)和2011級(56名)共計105名學生中進行,以年級為單位,分成2組,2011級為觀察組,2010級為對照組。
(二)樣本剔除、脫落標準
1.研究過程中,參與者依從性差,影響評價者。
2.超過3次不參與開放性實驗室練習者。
3.研究過程中自行退出者。
(三)實施方案
1.觀察組:開放性實驗室周末全天為2011級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開放,非周末時間,接受學生網上預約:開放性實驗室在周一至周四晚17:30-20:00向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開放,學生在參加開放性實驗室實驗教學前可自由組合臨時構建2個人為單位的實驗小組,結合自身時間安排,登陸網上開放性實驗室預約系統,預約實驗時間考慮到授課老師、實驗器材等教學資源的配置,每個實驗日接受30名學生的預約申請,當人額滿員,該實驗日預約自動關閉。開放性實驗室鑰匙由學習委員保管,每日都安排一名團員值班,記錄每次參與人數、練習情況及遇到的問題等。
2.對照組:課后學習時間自由安排。
以上2組所采用的教材均為華夏出版社出版的統編教材《運動療法技術學》第1版。
(四)檢測指標:
1.通過階段性(每月1次)理論考試
2.期末考試
3.期末實驗考核
4.問卷調查
二、結果
在開放性實驗室里,大多數學生能很好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在幾乎不借助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和同學相互合作,按時保質完成實驗項目,記錄實驗結果,對于實驗報告里的啟發性問題,結合理論所學和實驗操作的親身體會,做出解答。為了解開放性實驗室課程效果,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評價:1.月考(共3次),觀察組平均分依次為:82分,88分,93分;對照組平均分依次為:82分,83.5分,85.5分;2.期末考試,觀察組平均分為:86分,對照組:80.5分。3.期末操作平均分:觀察組為93分,對照組為88分。4.對觀察組每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98%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表示可以接受。(2)90%學生認為開放性實驗室對掌握實驗運動療法技術學內容有幫助。(3)對開放性實驗室實驗設備、物品準備的滿意率達88%。(4)對開放性實驗室教師的指導滿意率達90.5%。另外,也有不少學生對更好地開展開放性實驗室提出了建議:例如開放時間彈性安排、實驗類型的選擇、增加增添實驗示教錄像、專業指導老師的安排等。結果證明,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分析與討論
從2007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將開展實踐教學改革、改變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重要目標[1]。實驗教學不只是對理論知識的簡單驗證,更重要的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應用。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等醫學教育的精髓[2]。從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開發能力出發,通過觀察學生課后自主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對《運動療法技術學》教學的影響,揭示了該手段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使我們學生之間能夠在具有一定的,學基礎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融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為一體,解決臨床問題;增加學生自我操作和動手的能力,使學生自己能夠在課時和課后都能夠很好地參與到實踐中鍛煉自己,從而不斷改善自我;增加創新激情,培養學習能力,同時增進同學之間自我的聯系和互動,由同學自己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最后在彼此共同的努力下解決問題。開放性實驗室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實驗室的門打開,將時間延長,它與傳統實驗教學相比具有實驗內容的開放、實驗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教學手段的開放和實驗結果的開放等特點[3]。通過對本校2010級和2011級兩屆學生的對比研究,我們發現,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對實驗項目、設備、方式方法、時間等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即將面臨的臨床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四、展望
開放性實驗室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青睞,在《運動療法技術學》的教學中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該模式不但創造了一個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環境,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發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夠得到培養。當然目前開放性實驗室在《運動療法技術學》的開展尚屬初步探索階段,將來的教學會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經驗成果,計劃逐步從實驗室開放時間、項目、類型及專業老師指導等多方面多角度來進一步完善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務求讓開放性實驗真正促進和融入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賀乾.淺談高等學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1,(02):200-204.
[2]蔣紅梅,運惠敏,劉蓮,等.高校建設開放性實驗室對培養專業人才的作用[J].檢驗醫學教育,2009,16(1):31.
[3]陳忠蔭.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培養創新人才[J].瓊州大學學報,2007,14(2):75.
作者簡介:
王珊璽(1984年-),女,湖南,湘南學院臨床醫學系,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