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延桂
【摘要】本文介紹了交通土建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對該專業學生在就業中的重要性,對如何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學生能力培養、實踐性教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措施。
【關鍵詞】交通土建工程 施工技術 教學 實踐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54-01
交通土建施工技術是關于道路和橋梁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常用施工機械、施工組織與管理等內容的一門課程,它是交通土建類專業學生學習的主干專業課。近年來交通土建類專業的同學畢業后的去向單位主要是施工生產的施工單位,因此,施工技術課程的學習對本專業同學顯得越發重要。
一、本課程的特點
1.實踐性強。本課程涉及大量具體工程的特殊施工機械、復雜施工方法等,同學們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對講授的內容不容易理解,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2.知識面廣。本課程的學習除課本內容之外還涉及到“工程測量”、“建筑材料”、“結構力學”、“路基路面工程”、“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橋梁工程”等課程相關內容的運用。
3.政策性強。本課程的學習還涉及到大量國家及地方有關交通工程、施工規范、規程、標準、法令、法規的運用。
4.靈活性高。對應一個具體施工過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機械、方法,同時一個時期常用的施工機械、方法是與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因此本課程的內容必然是靈活的。
5.本課程安排在就業前夕,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了解施工現場,可以作為就業前指導,使同學更加適應施工現場的工作環境。
二、本課程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畢業生是否能夠適應所選擇的工作環境,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都很重要。該課程在教學中可以做好就業前的指導,通過專業知識和實踐過程讓學生明確自身定位,了解工程性質,為更好地擇業與自身發展指明方向。
(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1)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2)能夠吃苦耐勞,肯鉆研,有創新精神;(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人正直,工作踏實;(4)能夠適應艱苦環境。
(二)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方向與工作特點
1.設計院是不錯的,每天上下班準時,工作地點固定,環境舒適,工作節奏較慢,很多新人都能適應。待遇也相對穩定。一開始進設計院,你的能力及工作經驗都達不到設計的資格,所以前期會有很長的學習階段,半年、一年看自己的資質。
2.施工單位一般有施工企業,市政工程公司,大部分交通專業的同學簽到了中鐵,中鐵就是做施工的,一般來說是在前線做技術員,負責路橋隧道鐵路的施工建設。在施工現場條件比較艱苦,離家鄉較遠,總要面對新環境。但是,在一線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有利于新人的成長。市政相對施工單位要好,因為在市里,工作地點不會相差太多,相對安定。
3.監理也是一個選擇,監理單位也招應屆畢業生,不過個人建議應屆生可暫不考慮。
三、教授此門課程的體會
(一)強烈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強烈的敬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是講好課的第一步,如果一個教師不愛他的職業或沒有高度的負責精神,即使他的水平再高,也是不可能講好課的。當前的社會是市場經濟的社會,大學也相當于一個企業,學生就是我們的產品,如果我們的產品都是殘次品,那么學校最終也將掃地關門。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愛學生,要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要以高度的熱情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它是講好一門課的前提。
(二)充分地占有和掌握授課內容
授課內容是講課的靈魂,故而只有對所講授內容充分地占有和掌握才能夠講好這門課。鑒于本課程的特點之一“實踐性強”,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參與過具體的施工過程,而要求其生動地講出來,那么他所講的內容必然沒有底氣,沒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從事該課程的教師需積累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第一手資料,為講好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認真鉆研本課程的教學大綱以及各種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仔細研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有些內容還需要再查找專門性書籍以求進一步理解。最后,還要經常閱覽當前的施工類期刊,如《公路工程》、《橋梁工程》、《施工技術》等,期刊的內容反映一個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這樣不致使授課內容與實際脫節。
(三)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
啟發式教學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填鴨式”教育,教師單純地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被動式地接受知識,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常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在上課時注重啟發式與問答式相結合,在授課過程中,對一些授課內容不直接講解,而是采取一些啟發的方式和隨時提問的方式,這樣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感,迫使其積極動腦思考,從而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增進感情交流,縮短師生距離
教師的授課是互動式雙向活動,因此要加強師生的感情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對授課活動信息的反饋,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對授課內容、方式作適當的調整。
(五)實物、圖片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輔助以真實的施工機械、設備、工具、過程的圖片以及部分實物或模型用于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講到某一工程的施工時,我們將學生帶到現場進行教學。在網上收集、利用各種機會拍攝施工機械設備、施工現場照片。
(六)施工現場實習
有關資料表明,現場參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在課堂上單純聽講要多4-5倍,且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現場參觀又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注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附近可供參觀的、市政工地結合實例進行介紹,然后讓同學們在課下的時間到工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專門的施工實習期間,安排學生在在建的工程施工現場實習,參加實習,了解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現場布置、工程施工進度安排等知識,加深學生對交通工程施工的認識。
學校教育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進一步學習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的交通土建工程施工過程是千變萬化的,只學會課本上的有限的死知識是沒有用的,關鍵還是要向學生傳授一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在畢業后就能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同時,讓學生在授課和實習的過程中認識將來的工作環境,以便對自身更好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