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馥郁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日兩國商務往來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際所產生的問題也隨之增多。在商務交往中,不理解或誤解都會給雙方造成不快,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最終導致商務合作不能繼續進行。因此,為了促進兩國商務往來的順利進行,有必要了解兩國商務交際禮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商務往來 交際禮儀 合作 順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41-02
商務禮儀是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用以維護企業形象或個人形象,對交往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和慣例。它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和商務組織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近些年來,隨著中日商務往來日益增多,商務禮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已成為商務活動中的必要交流工具,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注重這方面的培訓。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很注重禮儀的國家,而中國又以禮儀之邦聞名世界。那么,這兩個國家在商務交際禮儀上有什么異同之處呢?或者說有什么異曲同工之妙能使它們聞名世界呢?下面,筆者試從“餐桌禮儀”“著裝禮儀”和“社交禮儀”三個方面來比較中日商務交際禮儀的異同之處。
1 從“餐桌禮儀”看中日商務交際禮儀的異同
人的關系本來沒有很親密的,但是只要圍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就可以拉進關系。任何商務社交可能都離不開“餐桌”,因此,了解中日餐桌禮儀的異同,可以促進更多中日兩國的商務合作,與日本人的交流更加密切。
(1)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和之后都要雙手合十,高聲表達謝意。用餐前要說“いただきます”,這是對人類的食物(動物與植物)表示感謝。用餐后要說“ご馳走様でした”,是對施舍食物的佛祖,對生產糧食、制作食物的人們表示感謝的意思。而中國人在用餐前后并無此禮節,但會客氣地說一句“我吃好了,大家請慢用”等之類的客套話。
(2)讓菜的方式中日兩國有所不同。中國人的習慣是給客人夾菜,桌子上擺放的食物越多越好,飯菜的量是以客人吃不完剩下為宜。而日本人一般沒有給客人夾菜的習慣,不論是客人還是家里人,都是自己吃自己的,并且飯菜全部吃凈是對對方表示禮貌。如果雙方都不了解各自禮儀的情況下,中國人將飯菜的量準備太多,日本人為了不失禮而拼命地吃,中國人又會繼續添加飯菜,這樣會給日本人造成麻煩,讓雙方都感到不舒服。
(3)日本人的飲食禁忌為不吃肥豬肉和豬的內臟,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吃羊肉和鴨肉,但是最常吃雞肉。餐桌上筷子的擺放中日也有所差異,中國餐桌上筷子是堅著擺放的,而日本餐桌上筷子是橫著擺放。日本人在用餐時,有“忌八筷”之說:如不能舔筷子;不能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不能夾了一種菜又夾另一種菜;不能將筷子頭反過去,吞在口里;不能將筷子插在飯菜里,或是把它當作叉子,叉起飯菜吃;不能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扒去;不能把筷子跨放在碗、盤之上;不能用筷子當牙簽用。而中國人就餐也有日本人“忌八筷”的講究,還有就是夾菜的時候要就近原則,不要越洋過海的翻揀挑選。
2 從“著裝禮儀”看中日商務交際禮儀的異同
穿著得體是一種禮貌,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也體現了一個人對他人的尊重態度。中日兩國在商務交往中的著裝禮儀還是有著一定差異的,只有了解兩國的不同之處,才能在商務交際中不失禮,給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
中國和日本是兩個不同國家性質的國家,文化習俗也有著差異,人們的著裝也有所不同。日本人在交際應酬時對穿著打扮十分用心,在商務場合通常要穿西式服裝。而在中國,在寫字樓或辦公室里工作,只要是商務套裝就可以了,有的公司無此類講究,員工穿著更隨意或者是休閑裝都可以。中國女人上班時一般也都素面朝天,而日本女人外出時都會精心化妝,因為她們覺得化妝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因此,我們在和日本人商務合作或到日企就業時,一定要遵循日本人的著裝原則,避免讓對方覺得失禮或不尊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 從“社交禮儀”看中日商務交際禮儀的異同
商務活動中,社交禮儀是一個重點環節,也是與人溝通、商務交流的一門必修學問。正確領悟彼此的禮儀細節,才能更好地促進兩國的友好往來與合作。
中國人在社交中最常見的禮儀就是“握手”,還有交換名片,相互自我介紹等等。隨著西洋文化的引入,近些年來,偶爾也會采用輕輕擁抱的方式來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而日本人在與他人初次見面時大多是以鞠躬的方式來表達敬意,鞠躬的度數、時間的長短和次數等方面還有一些特別的講究。女士的鞠躬方式是雙手放前腹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邊說著“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一邊向前鞠躬30度或45度。男士的鞠躬方式是雙手自然下垂,同樣是一邊說著“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一邊向前鞠躬30度或45度等等。除了鞠躬之外,日本人在社交中通常要互相交換名片,否則會被理解為是不愿與對方交往。在雙手接過對方名片的同時,如果名片上沒有名字的讀音,要向對方確認一下名字的讀音,以免讀錯。
再有,與日本人交談時要注重敬語的使用。敬語對日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一定要搞清它們的使用方法,注意不要混淆。如在公司日常接電話時我們要說“XX會社でございます”,“ でございます”就是敬語;對顧客的投訴表示非常抱歉時要說“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這是在道歉場合常用的敬語。除此之外,日語的敬語還有很多,可以分為尊敬語(是說話人對長輩、上司等所有應尊敬的人及其所屬的事物、性質、狀態等表示敬意的表達形式。)、自謙語(是通過降低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實現向對方表示敬意的表達形式。)和禮貌語(是使語言變得文明、客氣、禮貌、文雅的表達形式。)等等。而中國人我們從小也受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懂得一些敬語的使用,不過相對日語的敬語來說卻簡單得多,而且也相對慢慢脫離了時代,使用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日本人喜歡使用曖昧語言,所以為了掩蓋爭議,就會使用曖昧語言來回避問題的實質,避免激化矛盾。其他國家的人與日本人交往時,最頭痛的問題就是日本人沒有清楚的語言表達,不能準確地推測出日本人拐彎抹角的話語深處所隱藏的意思。如在大街上碰到熟悉的日本人時有下面的會話:
A:こんにちは。おでかけですか。
B:こんにちは、ちょっとそこまで。
A:そうですか、気をつけて。
B:どうも。
會話“ちょっとそこまで”中的“そこまで”到底指的是哪里呢?B沒有說清楚。如果還繼續問下去“どちらへお出かけですか”,這是一種不禮貌的做法,不符合日本人的社交規范,會讓日本人覺得尷尬,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日本人的社交觀念是這個對話已經截止,無需再繼續追問。因此,掌握日語曖昧語言表現和理解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對商務往來可以起到一定的潤滑作用。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中日兩國都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在商務交際中很多禮儀都是大同小異,但是又有很多細微的差別需要我們去注意。商務交際禮儀體現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理解,好好地處理,才能讓中日兩國商務往來順利進行,讓我們更能如魚得水地立足于職場當中。
參考文獻
[1] 席巧玲.中日社交禮儀文化與跨文化語言教學[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2).
[2] 李曉英.中日商務禮儀的比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
[3] 佐井智勇.日企商務禮儀實例[M].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