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懷濤
[摘 要]計算教學貫穿小學數學的始終,但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教學是教師們非常頭疼的部分。算理學生都懂,但計算正確率和計算速度難以提高,教師要分析造成學生計算能力下降的根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計算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它貫穿小學數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依賴于計算活動的參與。計算教學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內容的學習。抓好了計算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都將得到良好的發展。可以說沒有計算,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一、小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方面。新教材強調理解算理和合理運用計算方法,強化口算能力和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特別在小學中、高年級注意運用知識的遷移、轉化等,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重視學生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說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在教材中計算題的數量不是很多,導致學生計算能力下降。以往的教材在編排上,計算部分基本上都是獨立成章,連貫性系統性都很強,依照順序學習加、減、乘、除,都是比較單純的學習和練習。
(二)教師方面。有的教師未能確立現代教學理念,教學計算題時不生動,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處于被動接受。教學過程中,學生群體的參與度不高,只是少數學生在配合老師,在計算上沒能讓學生人人過關。
(三)學生方面。小學生大多不喜歡做計算題,感覺計算太枯燥。有些學生是因為基礎太差,低年級時沒有學好百以內的加、減、乘、除計算,到了中、高年級想學也很難了。還有部分學生缺少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寫字潦草,亂涂亂改,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導致計算上的經常出錯。
二、應對措施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算。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為突出。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計算的需要。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合起來,在生活原型中提煉數學問題,從而把枯燥的計算學習與解決一個有趣的現實任務結合起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避免形式化的敘述算理,就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充分經歷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從而直觀地理解算理并正確計算。這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學生將終身受益。
(二)加強口算訓練。口算基礎好,就可很好地減少筆算的困難,降低筆算的難度。所以抓好口算教學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課標要求:“能熟練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具體要做到:(1)基本口算自動化。低年級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要讓學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礎上,達到脫口而出。一定要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達到自動化的階段。(2)了解口算的基本方法。湊整、化分、類推和轉化。(3)選擇算法并優化。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該優化的一定要優化。在每個學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充分地交流,比較多種算法的優劣,尤其是后進生喜歡按部就班地計算,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這些學困生。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正所謂:好習慣終身益。計算習慣的培養要確保學生過“五關”。(1)抄題關。抄題和每步計算時,都要及時與原題或上一步進行核對,以免抄錯數或運算符號。(2)書寫關。書寫要公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尤其要規范,數字間有適當的間隔。(3)審題關。做計算題也要先審題再計算。(4)驗算關。做完題,要注意檢驗,養成驗算的好習慣。(5)注意關。應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做題時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要一氣呵成。
(四)科學地強化練習。在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礎上,要使學生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計算水平還需要進行必要的練習,但不是機械重復的訓練,而是科學地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單項的計算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重點練,對于學生難掌握之處要突出練。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