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實把握現行課程標準,關注語文思維和語感的發展以及語言的積累,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新途徑。
關鍵詞:以生為本;人文內涵;綜合素養
就目前形勢分析,雖然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從教學實踐來看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高強度的課業任務淡化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逐漸加深的高中語文學習內容,靈活多變的語文題型,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教育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難以滿足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的現實需要。結合現有問題與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新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優化高中語文教學。
一、以“生”為本,創新教學,張揚個性
創新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核心是人性,課堂中的人性即是以“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擺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的個體,幾十個有個性的個體又組成有共性的班集體。因此,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集體共性而忽視個性碰撞產生的各種思維火花與活力。教學的動態心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全過程,調動其學習主動性,促進其語文學習思維的發展。
二、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既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又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語文教學內容要呈現出生活化、多樣化的局面,教學方法必須豐富多樣。例如,閱讀教學過程首先要呈現出對文本的合理解讀,在合理解讀文本的前提下,“轉為個類”,提煉出與文本體式相適應的閱讀態度、閱讀方式和閱讀技巧。最后通過潛藏式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整合與建構”相應的閱讀態度、閱讀方式和閱讀技巧。
三、注重人文內涵,注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由于語文的學科特點,語文選文總與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語文學習要突破陳舊狹隘的思想框框,注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以魯迅的雜文為例,其中總有兩個層面:既有具體的現實針對性,又有超越具體對象的概括性,不僅思考著現實人生及其出路,而且將這種思考上升到哲學的、人類的層面,把現實人生的痛苦體驗升華到對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其現實意義,更要感受到“超越時空的意義”。提高語文教學的人文內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思想的洗滌和精神的升華,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映清.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2(1).
[2]段志平.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嘗試[J].教學研究,2012(29).
[3]劉小華.淺談高中語文課堂中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