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紅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既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展智力,又要能夠讓老師從中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那么怎么設計練習呢?
一、練習設計注重基礎性和針對性
對于剛學的知識,小學生掌握的往往不是很透徹,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如學了“百分數的應用”可以設計這樣的對比練習:(1)六(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2)六(2)班男生有20人,比女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同樣是求女生有多少人,為什么解題方法不一樣,因為第一題,單位“1”已知,所以用算式20+20×25%來計算,而第二題單位“1”未知,所以用方程x-20%x=20來解。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單位“1”。
二、練習設計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完打折之后,可以設計:一件大衣260元,在原價的基礎上打八折出售,媽媽有貴賓卡還可以再打九五折。媽媽用貴賓卡買這件大衣需要多少元?很熟悉的生活場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這樣設計:一件上衣300元,一條褲子200元,如果買一套可打七五折,這樣可以比原來少花多少錢?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練習設計注重趣味性
練習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但是機械重復的訓練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練習時還要注意題目的趣味性,如學完打折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目:星期天,小明跟爸爸到超市購物,小明發現了一款自己非常喜歡的兒童車,車子的價格如下:
(1)購車一輛打八五折出售。
(2)購四輛送一輛。
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購買?
引導學生明白在購物時,不但要看折扣,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客觀選擇最佳策略。并不是購四輛送一輛折數低,我們就選擇它。
四、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
課堂練習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題,習題安排應從易到難,形成梯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全體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如學完圓柱的體積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三組題目:
A組:求下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體積。(1)d=2米,h=0.7米;(2)r=5厘米,h=10厘米;(3)C=12.56分米,h=12分米
B組:(1)一個圓柱形油桶,從里面量,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是5分米。這個油桶能否裝120千克的油?(每升油重0.85千克)(2)有兩個體積相等的圓柱,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12平方分米,高是6分米;另一個圓柱的高是9分米,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C組:(1)圓柱的側面積是80平方分米,底面半徑是4分米。這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2)用一張長25.12厘米、寬9.42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制作一個圓柱形筆筒(接頭處忽略不計),需要為這個筆筒配上一個多大的底面?這個筆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困生做A組題,一般的做B組題,優等生做C組題,這樣不同的學生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有些學困生做完A組題還嘗試做B組題甚至C組題。
五、練習設計注重開放性
練習還要注重題目的開放性,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后,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一個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如果買3張全票,則其余人按半價優惠;乙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家庭旅游算團體票,按原價的8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準備選擇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這些信息后,你對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議呢?
這樣開放性的練習設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創新者。
總之,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提供給學生的練習應從基礎性和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趣味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等幾個方面來設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從而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揮出最大效應。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