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積極擴寬語文學習以及語文實際運用領域,注重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梢钥闯?,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語文課程應加強語文學習的綜合性,應注重聯系實際生活,注重跨學科學習,同時應該擴展語文的實際應用。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科學、有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適應語文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該文主要從教學時間、教學空間以及教學理念三個方面具體探討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的具體方案,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時間 教學空間 教學理念 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54-01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主要實施的是封閉式、填鴨式教學,教師完全主導課堂,學生跟在教師后面學,但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也是培養創造力的最佳時期。但是傳統單一式教學無疑極大扼殺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小學生的思維受到很大的禁錮,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新課程改革下,開放式教學模式改革是改變這一現狀的重要舉措,其基本理念并不是完全拋開教師,讓學生像一團散沙任由其發揮,而是應全面整合與小學語文相關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社會生活資源,積極開放學生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1 開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教師在上課之后才向學生明確指出本堂課的課堂內容、課堂安排以及課堂任務,然后教師在一節課45 min都站在講臺上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而學生就會在講臺下,豎起耳朵,拿筆、本認真做筆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在固定的地點以及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十分明顯。開放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應在課前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及目標,引導學生積極預習,通過自己的途徑廣泛收集資料,提前準備并感知新課的教學內容;注意課中調節,靈活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注重課后延伸擴展。比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時,由于文章講述的故事與小學生現在所處的生活背景以及時代都有很大的跨越性,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可能不好理解。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多搜集一些關于紅軍長征的故事,了解當時的形勢背景,搜集瀘定橋的相關信息以及紅軍反圍剿的故事,進而感知到當時情勢的危急以及奪取瀘定橋的重要性,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一言堂式教學,多提問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內容,讓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探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比如在《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提問紅軍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進而引導學生學習紅軍奮勇直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優秀精神。其次應注重課后知識的延伸、擴展,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本堂課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中相互聯系的點,引導學生將語文聯系生活實際,學會在課后利用更加廣闊的空間學生語文。
2 開放教學空間
語文教學是一種社會性活動,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將小學生的學習局限于小小的教室或者校園內,提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完全脫節,感受不到外界世界的豐富多彩,眼界無法打開。開放式教學模式下注重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慢慢走近自然、融入社會,開闊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擴寬學生的語文思維。比如在學習《火燒云》、《憶江南》、《春》等自然體裁文章時,無論教師的口才有多好,將文章的內容描述得多么的美輪美奐,但始終無法強烈的刺激學生的感知。教師應選擇文中一些經典的自然風景描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親自感受春天的鳥語花香、炎夏的風采多姿、晚秋的金黃豐收、寒冬的寒風凜冽,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感受大自然四季的變化以及生活。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積極融入社會,可以利用互聯網、電子閱覽室、廣播電視以及書籍報刊等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還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交際、旅游觀光以及參觀訪問等社會實踐活動。
3 開放教學理念
實現有效的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模式,廣大教師應該積極開放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全面發展。首先應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除了應體現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外,應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分重點的目標細化,根據課堂要求傳授學生知識是課程教學的基礎目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性,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是發展目標,開放式教學模式應注重基礎目標以及發展目標的協調發展。同時應積極開放教學內容,課本的教學內容并不能滿足小學生多樣化需求,應廣泛開發課外課程資源,努力豐富教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內容的彈性和開放性。課堂教學內容的開放首先應“立足教材”,比如在學習《“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在網上繼續觀看《泰坦尼克號》,并閱讀其他人對電影的評價,進而比較《“諾曼底號”遇難記》中船長的角色以及《泰坦尼克號》中Jack的角色,總結他們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綜上所述,積極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開放式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正確理解開放式教學的基本涵義,積極實現教學時間、教學空間以及教學理念的開放性,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系,開闊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及學習天地。
參考文獻
[1] 胡玉靜.開放式閱讀教學的構建途徑安徽教育[J].安徽教育,2004(10).
[2] 張燕.讓語文課堂成為彰顯人J掛的舞臺[J].科學大眾,2011(8):80.
[3] 柳歡君.教案一片樹葉[J].開福課改實驗通訊,2011(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