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忠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口算能力;習慣;速度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86—01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shù)的計算方式。新課標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筆算速度也快,正確率也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筆算速度也慢,正確率也低。“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這是科學結(jié)論,也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條規(guī)律。學生在進行口算時,需要集中注意力,記數(shù)目,選算法,在頭腦中緊張地進行運算,因此口算能促進學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 增強口算信心,培養(yǎng)口算習慣
信心是動力的源泉。對學生的口算嘗試行為,教師要多鼓勵,讓學生樹立口算信心,不要因?qū)W生的口算速度較慢而失去耐心也不要因?qū)W生的口算失誤而批評挖苦,更不要過分要求學生的口算正確率,要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口算。實踐證明,消除口算時的緊張與懼怕心理,能使學生體驗到口算的簡單與方便,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口算的信心。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習慣,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口算的決不用筆算。改變學生力求正確而不口算,課內(nèi)口算而課外不口算,學習中口算而生活中不口算的局面,養(yǎng)成自覺口算的良好習慣。
二、 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
基本口算的教學,不在于單一地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學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并抓好算理教學。例如,教學“8+4=12”時,要從實際操作入手,讓學生理解:“4可以分成2和2,8和2組成10, 10加2得12。”并畫出口算“8+4=12”的思維過程圖。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簡縮思維過程,抽象出進位加法的法則:“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10,再加幾。”最后,再引導學生想一想“4+8”怎么算,這樣,學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再如,教學“20以內(nèi)的退位減法”,上課一開始出示“16-9=?”,問:“16減9等于幾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等于7。”我又問:“你是怎樣想出來的?”有學生說:“因為9+7=16,所以16-9=7。”我馬上表揚:“說得真好,這種方法就叫‘做減法想加法。”我又進一步引導:“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的辦法來做這道題呢?”這時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個個都在積極動腦筋。有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0-9=1,再算1+6=7。”另一位學生說:“我是這樣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3=7。”這時學生的思路活了,個個爭相發(fā)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說完之后,我及時出示幾道題目,請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思路說一說口算過程。實踐證明,通過說思考方法和計算過程,學生的思路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 與學生的游戲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激發(fā)口算興趣
口算與學生的游戲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游戲占據(jù)了他們的很多時間,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石子、跳繩比賽、拍皮球比賽等游戲。我認為要教好學生,教師得有一顆童心,要能和學生們一同歡笑,一同游戲。在課余時間里,我常常和學生一起游戲,在跟他們玩拍皮球游戲時,我會讓他們數(shù)出自己拍了幾下,然后把本組成員拍得的成績累積起來,再跟另一組的比,看哪一組的多,多多少,這樣學生會很積極地參與計算。在這樣愉快的游戲中,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達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總之,口算是一項長期進行的教學任務,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口算技能,要經(jīng)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巧的過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靈活多樣的訓練形式,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目的。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貴在堅持。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