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劉豐源
〔關鍵詞〕 器樂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例析;運用;
合奏;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73—01
近年來器樂教育發展迅速,學生對學習樂器的興趣明顯增加。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而器樂教學正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方法之一。當今許多國家所采用的音樂教育體系,大多都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而且按照他的構思制作的奧爾夫樂器也已被大家廣泛認可。這種教學模式,最主要的是強調了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激發和體驗。筆者認為音樂教師應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讓學生不再照本宣科,而應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演奏中來,甚至于創造音樂,突出對學生情商的培養、想象力的創造和個性的舒張。下面我就以圣桑的《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為例來談一些簡單的認識。
一、音樂教師應避免過于理性的、直接的音樂教育法,而應采用以感性認識為主、理性教學為輔的音樂教學模式。古往今來,人類在不斷的音樂實踐中認識音樂、學習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樂器就好比自己的嗓子,它是用來表達音樂情感的工具。例如,圣桑的《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它極具代表性地展現了法國音樂的高貴之美,所以在演奏之前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為顯貴的世家大族,才能在演奏時展示出典雅的氣質。如,第一樂章就帶有圣桑早期的音樂風格,音樂表現出的是浪漫時期的典型特征——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樂曲一開始就是以鋼琴左手降E大調的分解和弦開始,作曲家運用單簧管最優美的音區,意在表達一種大自然般的平靜,沒有矛盾、理想的境界。教師應先讓學生初步欣賞這一樂章的音樂情愫,而不是僅僅苛求學生應該知道哪里強、哪里弱,學生在通過這一學習過程之后,會更加熟悉樂曲的風格。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奏,在音樂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器樂教學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它能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主動分享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器樂教學常會進行合奏活動,這是一種集體性的活動,合奏中不僅要表現自我,還要兼顧他人,與隊友完美的協調才能使音樂流暢地進行。在《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中,鋼琴的地位就非常重要,失去了鋼琴的演奏,整首樂曲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味道的,所以演奏者們就需要很好地配合。如,在第三樂章慢板中,樂曲一開始就以鋼琴濃厚的降E調連續彈奏,為整首音樂奠定了曲風,這時單簧管可以用濃厚的低音與之呼應。再如,第二十六小節是一連串的琶音,鋼琴只有快速彈完每組琶音,組與組之間稍有停頓感后,單簧管才能更好地銜接,將樂曲的情緒由沉重轉為恬靜,達到一種和諧的美妙狀態。
三、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最好能避免讓學生長期進行枯燥的技術訓練,而應采用奧爾夫教學原理,將困難的技術最大化地減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有過大的壓力和困難。與之相對的是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表達中,分享音樂所傳達的思想,在不斷的成功與喜悅中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的第四樂章,速度標語譯為非??斓目彀?,整體風格是快速的炫技樂章。樂曲一開始就出現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只有多加練習才會有流暢的效果。教師對此處的教學就不必刻意地要求速度與技術,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自發地融入到歡快的旋律中來。
四、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器樂教學的主要方式。奧爾夫告訴我們,音樂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過于注重專業化的教學會影響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教師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音樂教學要讓學生盡情地體驗、感受、欣賞,而不是固定的對或錯。《單簧管降E大調奏鳴曲》的第三樂章為慢板,整體可以分為兩段,作曲家利用高音和低音的音色不同,創造出兩種不同的風格。學生在練習中會發現本段樂曲基本上是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只是音高不同而已。一段力度記號為f,另一段為pp,但為什么會寫兩遍呢?思考之后會發現,作曲家巧妙地運用低音來展示出一種低沉的感覺,用高音來表現出一種淡淡的哀傷。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演奏時應區別開來,要注意對情緒、音高的把控。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